這是培根在《論養生之道》中的一句話。這句話足可傳世。
我們現在各種保健藥的廣告滿天飛,效果如何暫且不論,但都是補身的。在這些保健者眼裏,人,隻是一個肉體凡胎的動物,沒有靈魂沒有思想。隻要服藥就能強身。他們忘記了,人有兩重性,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會存在物。作為自然界存在物,要受自然界的規律支配。所以吃什麽,怎麽吃,要符合身體的生理需求,這是生活方式問題。健康的身體需要科學的生活方式,需要醫療和科學的營養觀。可是人是一個有思想的動物,思想道德狀況如何,對身體健康關係極大。不是有人說過嗎,一個好的情緒勝過十劑良藥。而人的情緒又與人的心態不可分。而心態則是人的眼界、度量和做人的平常心。阮籍在《養生論》中講過這個道理,他說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絕,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此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存黃老,口誦至言,咀嚼精華,呼吸太陰,不能回其生,不夭其年也。他既講到生活方式,不要聲色不絕,滋味不絕;也講到做人的心態,不要追求名利,喜怒無常。這個看法有點意思。阮籍是文學家也是哲學家,他的養生法是哲學的方法。
哲學是追求智慧之學。哲學可以治病,這在中國古人就知道。枚乘《七發》中的吳客為楚太子治病,莊子的《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以及《莊子》中許多關於養生的要言妙道,我看都是哲學智慧的結晶。
我堅信哲學可以治病養生,可以免除不必要的煩惱。因為哲學智慧確實能給人以自我化解矛盾的思想力量。人不可能沒有煩惱,沒有意外事件,沒有不順當的時候,但太陽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除,有的則不能,如生老病死。若能,就去尋找;若不能,則泰然處之。人應該努力做能辦到的事,而不能做不能辦到的事。一個願意承受任何苦難的人,心情永遠是平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