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生最要好的朋友是李秀林。我們在彼此的挫折中,更強化了這種友誼。
秀林是我們係最優秀的教員,更是我們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研室的學科帶頭人。他對哲學教研室學科領先地位的確立功勞很大。20世紀60年代他曾參加艾思奇主編的全國通用的哲學教材的編寫。人民大學複校以後,他又陸續參與主編適用於專業和文科的兩種《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教材。這兩種教材,不斷加印,一版再版。不僅我們係用,全國許多學校都用。印數之多,影響之大,在同類教材中是絕無僅有的,確實是“洛陽紙貴”。
▲ 攝於1954年研究班學習時。後排左二為李秀林。“八路棉服赤子心,山南海北分外親。滿臉燦爛陽光照,沐浴真理向光明。”我們都是分配來的大學畢業生,第一次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研究班三年是我哲學一生的關鍵歲月。
一提到秀林,我們就會想到他參與主編的教材;一提到哲學原理教材,我們就會想到秀林。這種聯想是很自然的。不僅是因為秀林對這兩部教材的編寫貢獻最大,而且是因為教材的影響大。一本好的教材,不僅對學生學習十分重要,而且代表的是一個係的總體水平,表現的是這個教研室全體教員的凝聚力與學術和諧。可以說,一本好的教材就是這個係的標誌物。我就親耳聽見有的外校青年教師對秀林說,“您的教材是我的領路人”。這不是客氣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兩本教材的巨大作用。
要辦好哲學係,一定要重視教材建設。我們當然要重視科研,一本好的教材必須以科研成果為支撐;我們更應重視教學實踐,一本好的教材必須以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但是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被吸收到教材中,它的作用和影響是有限的;教學經驗如果不能被編寫教材時作為學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依據,這種經驗隻屬於教員個人而不能成為“公共財富”。可以說,秀林主編的教材,這兩方麵都注意到了,既有深度又適於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