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很容易讓人沮喪的。普通人是這樣,偉人何嚐不是如此。英雄老去,美人遲暮,更令人傷感。雖然西塞羅的《論老年》很是精彩,說得很有道理,但情與理很難統一。從理上說,人都會老,自然規律任何人都無法改變,這沒有人不懂,除非是白癡。可從感情上說,誰也不希望老,都想生命永駐,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在老的問題上,情理分離。重理輕情的理智主義,或重情輕理的感情主義都是自尋苦惱。
▲ “流年似水恨不停,青春化作白頭吟。地球兩半隔洋望,小城舊日夢難尋。”與中學時代好友邱洛琳合影,其為著名遺傳學家,現居美國。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這是東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相通,天已道德化,憐憫弱者。天,憐愛的是無人關心的、生長在路邊的小草。人,最珍愛的是已入暮年的情感。我自己已進入晚年,特別喜愛這句話。但是,這種情感具有農業社會中把人與人關係詩化的特點。它反映的是一種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非競爭性的關係。當西方人類社會進入以市場經濟為運行機製的工業社會時,推崇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講的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在市場中,講的是年輕有競爭力。資本主義工業像用人血來祭祀的神,它永遠需要新鮮的血液。馬克思曾引用過一位經濟學家的話:“大工業城市如果不是時時刻刻都有健康人,新鮮的血液不斷從鄰近農村流入,那就會在短期內失去自己的勞動人口。”市場絕不憐老惜幼,不愛老年愛青年。而且在一些高新技術行業,年老的標準越來越年輕化。也許正是中年,可以淪入老年行列。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對資本主義工業社會是不適用的。
我們無意對這種狀況進行道德評價。從生產力的發展說,從科學技術的發展說,從社會效率說,這是一種進步。我們不能用含情脈脈的詩意化的情感來要求工業和商業中的競爭。生產部門不是慈善機構,不是養老院。可是從一個社會整體來說,確有個如何對待老年人的問題。捉不動老鼠的貓是曾經捉過老鼠的貓。即使是少數從未捉過老鼠的殘貓,社會也有道德義務予以照顧。資本主義社會的福利保險政策已經注意到這一點。也有一些私人慈善家和慈善事業關注老年。這是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進步的地方,也是聰明的地方,這是社會震**的緩衝器。可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性是不利於老年人的生存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必然這樣,除非是有產者。“人間重晚情”,隻能是難以成真的美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