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心語

高瞻遠矚與明察秋毫

字體:16+-

毫無疑問,高瞻遠矚與明察秋毫是一個人的最高智慧。《三國演義》中的孔明,有一個又一個的錦囊妙計,料事如神。這是小說,不足信。前後《出師表》中的諸葛亮,才是一個真實的孔明。一個有智慧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但麵對當時的局勢也顯出萬般無奈無力回天的悲傷之情。真正能高瞻遠矚又明察秋毫的兩個例子,一個是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另一個是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恩格斯稱《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是一部天才的著作。它既詳細敘述了法國二月革命以來的全部曆史進程的內在聯係,圖畫描繪得如此精妙,以致後來每一次新的揭露,都隻是提供新的證據,證明這幅圖畫是多麽忠實地反映了現實,馬克思對事變剛發生時的透明洞察力,是無與倫比的,而且馬克思斷言,如果波拿巴黃袍加身,他的銅像就將從旺多姆圓柱頂上被推下來,而他本人會永遠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說它是一部既觀察入微又高瞻遠矚的天才著作絕不為過。同樣,毛澤東在抗日戰爭開始不久,就在《論持久戰》一書中,充分表現了一位偉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戰略家高瞻遠矚與明察秋毫的理論思維水平。他既反對“亡國論”又反對“速勝論”,認為中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要經曆防禦、相持、反攻三個階段,最後必將取得勝利。八年抗日戰爭的曆史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毛澤東的遠見卓識。

馬克思和毛澤東的高瞻遠矚與明察秋毫從何而來?來自對事實的把握和對事實的規律性理解。恩格斯總結馬克思對拿破侖第三政變結局的科學判斷,提出了兩點,一是深知法國曆史;二是馬克思最先發現了曆史規律,曆史規律是馬克思“用以理解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曆史的鑰匙”。同樣,毛澤東對抗日戰爭的判斷是建立在中日兩國的國情和矛盾規律的認識上,他通過分析中日矛盾雙方各自的特殊性並進行分析對比,從而得出了具有預見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