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心語

哲學的民族特色

字體:16+-

對於一個人而言,哲學家應該屬於自己。對一個民族而言,同樣如此。所謂哲學的民族性,指的就是屬於這個民族特有的哲學。任何一個哲學家,不管他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研究西方哲學,或者別的什麽哲學,都不能數典忘祖,應該重視自己民族的哲學傳統和哲學成就。我自己在這方麵最感欠缺。這不僅阻礙我的整體的哲學水平,實際上也妨礙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重要性和途徑的理解。

▲ 1990年攝於莫斯科紅場。左一為李德順,左二為鍾宇人,左三為蘇聯專家凱列,右一為作者。睹此照片不勝感慨:“問君此刻意若何,長夜無眠且放歌。西風殘照紅旗落,泉下英靈涕淚多。”

哲學家都是屬於一定的民族的成員,生活於作為以共同的地區和文化為紐帶的不同的民族共同體之中。哲學是世界觀,它離不開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人不是在世界之外觀察世界,而是處在世界之中來把握世界。因此各個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經濟、政治狀況、文化傳統,顯然會極大地影響作為這個民族成員並生活其中的哲學家。生活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社會的民族對世界的看法,不同於遊牧民族的看法,也不同於一個處於以大機器生產為基礎的工業社會的民族的看法。很長一段時期,在一些中國人的觀念中,中國就是世界。這與疆土遼闊、幅員廣大、內陸型社會有關。世界觀離不開自己所處的世界。正因為如此,不同民族在整個世界中所處的特殊環境,必然使哲學各具民族特色。東方哲學不同於西方哲學。即使同屬東方哲學,中國哲學不同於日本、印度和朝鮮哲學;它們彼此各有特點。即使同是以希臘羅馬哲學為源頭,同屬西方哲學,歐洲大陸哲學不同於英美哲學,而德國古典哲學又具有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