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心語

哲學不應炒冷飯

字體:16+-

小孩學話總是從模仿開始。先是學著說,慢慢自己說,說自己想說的話。如果一輩子模仿,隻能是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哲學家也是如此,先是從接受前人的哲學成果開始,但也不能老是重複。如果這樣,也像永遠不會長大的小孩一樣,是一個永遠不會成熟的所謂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說的,照著講、接著講、自己講還是很有道理的。

哲學同樣需要創造性。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曾經批評過一些哲學家把哲學變為老是原來的一盆冷飯,一炒再炒,不斷端出來,以饗大眾。他強調哲學的任務是發現真理,闡述真理,傳播真理,而不能是不斷重複真理。

科學技術的本性決定它必然是創造性的,因為人類的生產不斷迫使它前進。或者是發展或者是被淘汰,這是生產特別是以市場經濟為運行方式的大生產對科學技術發展的強大壓力。人類有了新的生產技術絕不會再回過頭去采用落後的技術,有了新的生產工具絕不會再回過頭去采用過時的生產工具,而生產和技術的發展必然推動科學創造,而新的科學原理又推動生產和技術的發展和改造。曆史證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速度和創新水平與社會發展的速度成正比,同曆史的長度成反比。人類進入資本主義大工業時代特別是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處於革命時期。從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開始,20世紀科學發現一個接一個;技術創新更是如此,從1901年馬可尼收到跨越大西洋第一個無線電信號開始,從電視機、計算機、“阿波羅”宇宙飛船登上月球到試管嬰兒和克隆“多莉”羊的成功,技術發展可以說日新月異,迅猛異常。

可人文科學的發展並沒有這樣迅速。特別是哲學智慧一旦定型,就會世代相傳。這是不難理解的。哲學與技術不同,它不是人類活動的表層結構,而是關於普遍真理的認識。它具有啟迪後人的長期曆史作用。古代曾經是哲學最輝煌的時期:中國是春秋戰國諸子百家時期,西方是希臘羅馬時期,而印度、埃及哲學的繁榮時期也是在古代。這一點決定了哲學研究往往容易朝後看,眼望過去而不是眼望未來。懷特海說,全部西方哲學都是柏拉圖的注腳,都是以不同方式闡述和解釋柏拉圖提出的觀點。我們也可以說,中國全部哲學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孔孟的儒家和老莊的道家思想的注腳。兩千多年來,中國哲學總是在儒、道哲學的基本理論範圍內爭論。萊·柯拉柯夫斯基在《形而上學的恐怖》中曾通過總結西方哲學史講到這一點。他說若幹世紀以來,哲學以提問和回答它從蘇格拉底和前蘇格拉底的遺產那兒繼承下來的問題,如何區分實與虛、真與假、善與惡,所有歐洲哲學家都以蘇格拉底來證明自己的正統,即使是這些哲學家肢解了他所有的哲學思想,即使現代哲學家仍不得不麵臨和對付一些簡單的、令人痛苦而又不可否認的事實:在維係歐洲哲學生命兩千五百年的那些問題中,沒有一個問題解決得令我們普遍滿意。由於哲學家們的判決,所有這些問題不是懸而未決,就是變得無效。至今維係哲學生存的核心還沒有發生變化。確實,哲學的進展與科學技術相比過於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