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哲學隨感錄

治學心得

字體:16+-

在我們這個時代,一切都顯得膚淺,甚至連學術研究也染上了這種“膚淺病”。這種“膚淺病”經常陷入的一個幻覺是:印刷出來的鉛字就是學問,而在這個年頭,又有哪個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沒有編纂或撰寫過幾部著作呢?“著作等身”仍然是一個有效的恭維詞,然而,遺憾的是,學術腐敗卻越演越烈。

在我們看來,要克服這種膚淺病,首先對學術研究和前賢應該有敬畏之心。眾所周知,一個人即使要成為一個鞋匠,恐怕也需要三年見習期,難道學術研究就那麽容易,瀏覽幾本相關的導論,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撰寫自己的著作?其次,學術研究一定要克服浮躁情緒。一方麵,學者本身要耐得住寂寞,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另一方麵,研究單位也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投資一點科研經費下去,就立馬向研究者索取成果,仿佛向自動售貨機裏塞進25個美分,就有權利向它索取一罐可口可樂一樣!再次,學術研究一定要揚長避短,講究方法,把有限的精力投入自己最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中,切莫要濫用自己的聰明,否則,很難避免“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走樓梯的啟示

一般說來,住在樓上的人總是少不了要走樓梯的,而大凡走樓梯的人,又很少去關心樓梯的級數。有哪個人願意去數樓梯的級數呢?除非他甘冒被人當作傻瓜的風險。正是這樣的心理造成了一種思維的定式和行為的定式,以致人們上上下下數十年,對從樓下到自己居住的層麵的樓梯的級數仍然是不甚了了。然而,對於一個有心人來說,他隻要數一次,就畢生不會忘記樓梯的級數了。

我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實踐方式:一種是盲目實踐,即我們上麵提到的“隻走不數”;另一種是自覺的實踐,即我們上麵提到的“既走又數”。這就啟示我們,光強調實踐活動的重要性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實踐和自覺的認識緊密地結合起來。如果實踐活動和自覺認識處在分離的狀態下,在實踐時隨波逐流,不動腦子;在認識時又脫離實踐,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中,那就很難在思考和行動中取得有效的成果。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