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7卷 二十世紀美學 下

第六節 布爾迪厄的美學和文化理論02

字體:16+-

文化資本的積累首先是處於具體狀態之中的,即我們稱之為文化、教育、修養的形式,這一狀態是與身體密切相關的,必須由投資者親曆親為,它包含了勞動力的變化和同化,而且極費時間,就像肌肉發達的體格或被太陽曬黑的皮膚無法由他人代勞一樣。這一個人性的投入,除了時間的投資外,還包括社會性建構的力比多(性欲)形式的投資,如你在從事某項活動時,可能需要克製自己,忍受某種匱乏,需要作出某種犧牲。這種具體化的文化資本是轉化成為個人的組成部分的外部財富,它與金錢、財產權、貴族頭銜等不同,無法通過饋贈、購買或交換來即時性地傳遞。文化資本的獲取不需要經過精心策劃,它是在無意中被獲取的,而且總是被烙上最初條件的痕跡,例如某一階級或地區的發音特征等烙印,往往決定了某些文化資本區別於其他文化資本的價值。在布爾迪厄看來,“文化資本的積累不能超越個別行動者及其表現能力,它隨其擁有者(生物的能力、記憶等)一起衰弱和消亡。因為它與個人及其生物特性有著無數種方式的聯係,並且從屬於一種繼承性的傳遞,這種傳遞總是被掩蓋得麵目全非,甚至被掩蓋得無影無蹤……文化資本的傳遞和獲取的社會條件,比經濟資本具有更多的偽裝,因此文化資本預先就作為象征資本而起作用,即人們並不承認文化資本是一種資本,而隻承認它是一種合法的能力,隻認為它是一種能得到社會承認(也許是誤認)的權威”。[134]

文化資本的象征性功效的最有力的原則,無疑存在於它的傳遞邏輯之中,文化資本的傳遞是資本的繼承性傳遞的最佳隱蔽方式。布爾迪厄認為,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文化資本與經濟資本的聯係,是獲取資本所需的時間的差異,即家庭所傳遞的文化資本,體現在傳遞和積累的工作是在什麽年齡開始的。某個特定的個人是否能夠延長其獲取資本過程的時間長度,取決於他的家庭為他提供的自由時間的長度,從經濟必需中擺脫出來的自由時間,是最初積累的先決條件。“更精確的說,這是因為在家庭內部有效地傳遞的文化資本,不僅取決於花費時間積累的、家庭小團體所占有的文化資本的數量,而且也取決於(通過經濟資本,這種資本使文化資本能購買他人的時間)能夠用到文化資本上的可用時間(尤其以母親的自由時間為表現形式),正是這兩者保證了這種資本的傳遞。通過延長受教育的時間和推遲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的確能帶來某些收益,但是這種投資隻有在很久以後才能得到回報。”[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