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當代意大利最重要、最具國際性影響的思想家喬萬尼·凡蒂莫(Gianni Vattimo,1936— )以其獨特的理論貢獻,不僅成為了後現代主義思潮一位傑出的理論代表,而且為後現代主義理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嶄新的思路。與福柯、德勒茲、德裏達、鮑德裏亞、利奧塔、布爾迪厄等後現代主義大師一樣,凡蒂莫也是1968年“五月風暴”的產兒,他1974年出版的《主體與麵具》一書,歡慶了資產階級主體的消亡,在這部將馬克思與尼采的概念熔於一爐的著作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凡蒂莫與他同時代人所共享的激進主義情愫。
但是,凡蒂莫以後的思想發展與他的法國同行們截然不同,他並沒有因為後現代主義對宏大敘事的顛覆而將真理、理性、意義等重大理論問題排除出自己的理論視野,相反,他試圖在後現代主義的理論背景下重新思考同行們避之唯恐不及的這一係列理論問題。正是這種極富創見的理論思路和非凡的學術勇氣,使得凡蒂莫在當代人文科學領域發出了不容忽視的獨特聲音。凡蒂莫令人驚訝的學術興趣,也許與他深受德國思想傳統的熏陶不無關係。
凡蒂莫1936年出生於意大利都靈市,50年代中後期進入都靈大學學習,師從帕瑞森(Luigi Pareyson)。帕瑞森是意大利40年代初期最早發現存在主義的少數幾個知識分子之一,他還首次把海德格爾和闡釋學原理引進到當代意大利哲學。凡蒂莫完成博士論文後,於60年代初期來到德國海德堡大學繼續深造,師從闡釋學大師伽達默爾等人,正是在這一時期,凡蒂莫的研究興趣開始集中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歐洲哲學上,尤其是闡釋學和本體論。從1963年發表的一篇帶有傳統的海德格爾式的存在主義思想的論文《海德格爾的存在、曆史和語言》開始,他發表了一係列研究海德格爾、施萊爾馬赫和尼采的文章。1965年,凡蒂莫的論文曾在海德格爾國際學術討論會上受到高度讚揚,這是他首次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承認。當帕瑞森從都靈大學的教職上退下來時,擔任帕瑞森多年助手的凡蒂莫接替了他的教職,從1981年起他一直在都靈大學擔任理論哲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