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7卷 二十世紀美學 下

第二節 英美派女權主義批評

字體:16+-

英美派女權主義批評的發展,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早期,其代表人物為凱特·米勒特;第二階段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有卡普蘭、英爾斯、吉爾伯特、格巴、肖瓦爾特等人;第三階段是80年代中期以後。

凱特·米勒特於60年代末推出了標誌著女權主義批評正式誕生的重要著作《性政治》,該書從男女生理差異出發,重點揭露男性中心文學對女性形象的歪曲,抨擊傳統的“**批評”,進而批判男性的父權製社會。作者選用文學作品作為性政治分析的依據。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性政治,重點揭露在兩性關係中,男性拚命維護父權製,控製和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和行為,表達了作者對性別之間權力關係的認識;第二部分“曆史背景”,概述了19至20世紀女權鬥爭及其對手的命運;第三部分“文學上的反映”,集中剖析在D·H·勞倫斯、亨利·米勒、諾曼·梅勒和讓·熱奈特四位作家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性別權力關係,即大男子主義的性暴力和女性的受壓迫、遭損害,並對四位男性作家的“**崇拜”態度給予了嚴厲批評。米勒特主要是從男性作家筆下的女性形象在性別權力關係中所處的受支配、奴役的地位入手,來揭露父權製社會男性控製、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其重要性在於首次引入了一種女性閱讀的視角,“我們第一次被要求作為女人去閱讀文學作品,而從前,男人們、女人們和博士們,都總是作為男性去閱讀文學作品”。[8]

錫德妮·簡尼特·卡普蘭1975年發表了《現代英國小說中的女性意識》。作者以20世紀前期英國小說、主要是多羅茜·裏查森、伍爾夫等女性小說為研究對象,考察了其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並揭示了女性小說發展同20世紀第一個十年第一次女權運動高漲的內在聯係。作者並認為,如果打破傳統研究視角,從女性作家角度來審視,也許能對某些文學史現象作出全新的解釋。譬如對現代主義,一般文學史著作都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工業化的高速進程帶來的普遍異化感、文學中實驗方法的興起和對維多利亞主義的反叛等角度加以描述。但作者卻別出心裁把現代主義的形成與女權主義運動聯係起來考察,她舉英國重要的現代主義文學刊物《自我主義》為例,指出它是從女權主義雜誌《新自由婦女》發展而來的;再如現代主義力作《荒原》、《太陽照樣升起》等在文體、風格和結構等方麵的實驗,與女權運動帶來的男女兩性關係的新變動及性覺醒、性**等,都有密切聯係。這就不但提高了女性文學的地位,而且為文學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