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7卷 二十世紀美學 下

第四節 德裏達的解構理論

字體:16+-

雅克·德裏達(Jacques Derrida,1930—2004年),當代法國哲學家、文藝理論家、符號學家和美學家。出生在阿爾及利亞近郊的一個猶太裔家庭,據說孩提時代最早的回憶,便是一種刻骨銘心的孤獨感。十九歲獲學士學位後,旋即赴法國,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攻讀哲學。1960年,任教於巴黎大學。1965年,回母校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哲學史。70年代起,定期赴美講學,影響日益擴大。他既是解構主義思潮的創始人,也是當代西方最有影響且健在的思想家之一。德裏達的著述主要有:《人類科學話語中的結構:符號和遊戲》(1966年)、《論文字學》(1967年)、《言語和現象:胡塞爾現象學的符號問題概論》(1967年)、《文字與差異》(1967年)、《論播撒》(1972年)、《白色神話學:哲學文本中的隱喻》(1974年)、《真理的提供者》(1975年)、《從狹義到廣義的節省理論:完全的黑格爾主義》(1976年)、《有限的內涵:ABC》(1977年)、《署名活動的語境》(1977年)、《馬刺(英)/馬刺(法)》(1978年)、《繼續生存》(1979年)、《聯係的補充:語言學前的哲學》(1979年)、《類型的法則》(1980年)等。

1966年,德裏達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召開的“批判語言和人文科學國際座談會”上發表了他劃時代的著名演講《人類科學話語中的結構、符號和遊戲》,這篇演講被公認為是解構主義奠基作。第二年,德裏達同時出版了三本書,全麵推出反傳統的解構主義理論。

一 文字學和“邏各斯中心主義”

德裏達1967年出版的《論文字學》,被公認為解構主義的經典之作。其中德裏達明確宣布,“文字學”(grammatologie)是解構主義作為一門科學的名稱,它的目標是顛覆以“邏各斯中心主義”為別名的西方理性主義的讀解傳統。德裏達嗣後的大量著述,基本上是循著這一線索源源不斷流出的。所以有必要對德裏達文字學的來龍去脈作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