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7卷 二十世紀美學 下

第二節 弗萊的原型批評美學

字體:16+-

諾思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1912—1991年)是20世紀加拿大著名美學家和文學理論家。他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先後入多倫多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1940年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回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教授英國文學。1948—1952年,曾一度兼任《加拿大論壇》編委。由於在文學理論方麵的重大貢獻,弗萊1958年獲加拿大皇家學會授予的勳章,1969年被聘為美國藝術學院名譽院士,1973年被英國牛津大學墨頓學院聘為名譽院士,1975年被聘為英國皇家科學院通訊院士,1976年被美國哲學學會聘為外籍會員。主要著作有:《可怖的對稱:威廉·布萊克研究》(1947年)、《英國浪漫主義研究》(1968年)、《批評的解剖》(1957年)、《同一性的寓言:詩的神話研究》(1963年)、《頑強的結構:文學批評與社會研究》(1970年)、《批評之路》(1973年)、《世俗聖經:傳奇結構研究》(1976年)、《偉大的編碼:聖經與文學》(1982年)等。他深入地探索了統治西方文化的神話的本質,係統地建立了以神話——原型為核心的文學類型批評和美學理論,為加拿大以及整個世界的文學、美學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理論不斷引起東西方學者的關注:他的《批評的解剖》等幾部主要文學理論著作被認為具有裏程碑式的作用,在西方文論史和文化史方麵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弗萊的原型批評美學涉及的內容很多,這裏僅從三個主要方麵進行評述。

一 “文學原型”論

首先,應該強調的是,弗萊的原型批評美學的核心是“文學原型”論。弗萊在構建其文學理論時對原型進行了移位,把心理學或人類學意義上的原型移到了文學領域,賦予原型以文學的含義。原先的原型是一些零碎的、不完整的文化意象,是投射在意識屏幕上的散亂印象。這些意象構成信息模式,既不十分模糊,又不完全統一,但對顯示文化構成卻至關重要,現在經過弗萊的移位,原型成了文學意象,一個原型就是“一個象征,通常是一個意象,它常常在文學中出現,並可被辨認出作為一個人的整個文學經驗的一個組成部分”。[20]譬如,弗萊認為,有些常見的自然景象,如大海、森林等,在文學作品中反複出現,就不能被認為是“巧合”,相反,這種反複顯示了自然界中的某種聯係,而文學則模仿這種聯係。因此,在文學中,一個關於大海的故事就可能有一個潛在的原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