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7卷 二十世紀美學 下

第二十二章 原型批評美學

字體:16+-

原型批評是20世紀50、6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批評流派,其主要創始人是加拿大的諾思羅普·弗萊。原型批評的理論基礎主要是榮格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弗雷澤的人類學理論。在批評實踐中,原型批評美學試圖發現文學作品中反複出現的各種意象、敘事結構和人物類型,找出它們背後的基本形式。該流派的批評家們強調作品中的神話類型,認為這些神話同具體的作品相比是更基本的原型,並把一係列原型廣泛應用於分析、闡釋和評價作品。原型批評美學在20世紀60年代達到**,對文學研究(尤其是在中世紀、文藝複興研究方麵)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奎林等人在《文學批評手冊》中把原型批評理論列為當代文學研究四個主要方法之一[1];韋伯·司各特也將之歸入西方文藝批評的五種主要模式之一;特別是有世界影響的美國文論家、美學家韋勒克認為,原型批評曾一度與馬克思主義批評和精神分析批評在西方文論界起過“三足鼎立”的作用,“是僅有的具有國際性的文學批評”。[2]然而自70年代以後,原型批評的理論和方法隨著結構主義批評的興起而逐漸失去其影響。近年來國內外文學界有人試圖從其他角度對原型批評美學進行重新解讀、闡釋和重構,研究它與文化研究及其他當代批評理論的關係,尤其是其整體性文化批評傾向及其對當前頗為流行的文化批評的啟蒙影響等問題,這說明弗萊及其原型批評理論對於今天的文學、美學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