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維坦·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1939— ),保加利亞裔法國文論家、美學家。他出生於保加利亞,在保加利亞讀完大學,1963年移居法國,在法國獲得博士學位,1968年進入法國的國家研究中心從事文學研究,後被聘為該中心研究員,又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他的主要著述有《〈十日談〉的語法》(1969年)、《幻想:對一個文學類別的分析》(1975年)、《散文的詩學》(1977年),另外還主編過《文學理論》(1965年),發表了若幹篇論文。
一 堅持係統化原理的詩學及“閱讀”理論
托多洛夫認為,文學研究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把文學作品當作最終、唯一的對象,其目的是要說明文本的意義,托多洛夫稱之為闡釋;另一種是認為,每一個文學文本都是某個抽象結構的表現,因此,文學研究的任務就不是去確定一個具體作品的意義,而是要通過文本來探究文本外的某些東西,確立具體文本生成的一般規律,托多洛夫稱之為科學,其中包括心理分析、社會學、哲學等不同視角。在托多洛夫看來,這些實際上都否定了文學作品的自主性質。為此,托多洛夫提出了第三種方法,即詩學。它既不同於闡釋具體作品,因為它不去揭示意義,而是要認識製約作品闡釋的一般規律;也不同於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外在研究立場,而是在文學內部尋求規律。因此,詩學可以有效打破文學研究領域中闡釋與科學的對立。
因此,詩學的對象就不是文學作品本身,而是某個抽象的結構(文學),每一部作品都被當作是這個抽象、一般結構的表現形式,是該結構諸多可能的實現形式之一。詩學研究的目標就是要提出一套關於文學話語的結構和功能實現的理論。這裏,托多洛夫關於文學作品與文學本身關係的理解,很明顯地可以看到索緒爾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