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6卷 二十世紀美學 上

第三節 艾亨鮑姆的科學實證主義美學

字體:16+-

鮑裏斯·米哈伊洛維奇·艾亨鮑姆(B.M.Eikhenbaum,1886—1959年)是彼得堡詩歌語言研究會的主要成員之一,也是俄國形式主義運動的一位著名代表。

艾亨鮑姆出生在斯摩棱斯克州的紅城。少年時代曾就讀於軍事醫學院,1907年進入彼得堡大學曆史語言學係學習,1912年畢業。在大學期間,他參加過文格羅夫的普希金講習班。從1907年開始文學研究工作,1918年加入詩歌語言研究會。1918—1949年,艾亨鮑姆在彼得格勒大學教授俄國文學史,1920—1931年間還兼職在彼得格勒藝術史研究所任教。1956年起在俄羅斯文學研究所任教。從20年代中期起,他對萊蒙托夫和列夫·托爾斯泰這兩位俄羅斯作家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傑爾查文的詩學》、《卡拉姆辛》(1916年)、《民間故事的幻想》(1918年)、《果戈理的〈外套〉是怎樣寫成的》(1919年)、《俄國抒情詩的旋律》、《涅克拉索夫》(1922年)、《安娜·阿赫馬托娃》(1923年)、《文學透視》(1924年)、《文學》(1927年)、《托爾斯泰》(第1卷,1928年;第2卷,1931年;第3卷,1960年)、《萊蒙托夫》(1924年)、《萊蒙托夫研究》(1960年)等。

一 科學的實證主義理論原則

艾亨鮑姆在《“形式方法”的理論》一文中指出:“所謂‘形式方法’,並不是形成某種特殊‘方法論的’係統的結果,而是為建立獨立和具體的科學而努力的結果。”“我們和象征派之間發生了衝突,目的是要從他們手中奪回詩學,使詩學擺脫他們的美學和哲學主觀主義理論,使詩學重新回到科學地研究事實的道路上來……由此產生標誌形式主義者特點的科學實證主義。”[1]俄國形式主義在詩學研究上的科學實證主義的立場是顯而易見的。它與象征主義的根本分歧也正在於此。艾亨鮑姆係統地論述了俄國形式主義的這一基本理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