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形式主義美學是20世紀頭四分之一時期,繼克羅齊的表現主義美學、桑塔亞那的自然主義美學以後,又一個把美學轉向主體、轉向經驗的重要美學流派。其代表人物是英國藝術理論家和批評家貝爾和弗萊。
由於貝爾和弗萊不是哲學家,而是藝術鑒賞家和批評家,也由於英國的強大經驗主義傳統,形式主義美學較少形而上的思辨氣息,而更多藝術鑒賞和審美體驗的經驗色彩。事實上,形式主義美學的直接思想來源和實踐根據乃是19世紀末期以法國畫家塞尚、高更、凡·高等為代表的“後期印象派”繪畫,連“後印象派”的名稱亦是由弗萊發明而後被普遍采用的;而從理論上說,形式主義美學則是後印象派藝術的美學表述和理論概括。
1910年,貝爾與弗萊結伴去巴黎選購塞尚等人的畫,並於1911年在英國共同組織了一個“後印象派”的畫展。誠如英國美學家赫伯特·裏德所說,這次畫展,“標誌著英國一個現代繪畫運動的開端”。[1]可以說,貝爾與弗萊是英國現代派繪畫運動的倡導者和推動者。與此同時,他們從後印象派繪畫藝術中汲取營養,逐漸在理論上形成形式主義的美學思想。
後期印象派繪畫在兩個方麵直接啟示了形式主義美學。一是從客觀再現轉向主觀表現。如高更說:“我通過線條與色彩的安排而獲得的交響與和諧,並不表現普通字麵上所說的‘真實’。”[2]凡·高說得更直率:“我不是想正確地重現我眼睛所看到的東西,而是較隨意地使用色彩,以便有力地表現我自己。”[3]就是說,繪畫已不以複製或摹仿客觀真實為能事,而是在線條與色彩等形式結構關係的和諧中表現主體的情感——“自我”。二是從具象走向抽象。塞尚就聲稱自己是“用圓柱體、球體、錐體”等抽象形式“在它的本質裏來畫一對象”[4];高更也主張“采取最強烈的抽象性”,“依靠存在於腦子裏的神秘的關係和那種色彩及線條安排”[5]來創作。形式主義美學正是後印象派乃至整個現代派繪畫藝術在美學上最早、最集中的理論總結,同時也為現代主義藝術思潮的合理性作了有力辯護。西方有的研究者指出,“形式主義美學的興起,其背後的曆史動機之一,就是尋找一種方式證明抽象藝術誕生的合理性,反對那些認為藝術的全部價值在於其描繪(再現)性質的理論”[6],是合乎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