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生平和思想
尼古拉·加夫裏洛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ьццевкий,1828-1889年)是俄國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哲學家、經濟學家、美學家和文藝評論家。1828年7月24日,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爾加河下遊薩拉托夫城一位神父家。他的父親是一個學識淵博、思想開明,頗有教養的神職人員,公務之餘親自教育車爾尼雪夫斯基進行學習,使得天資豐厚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從小即能從父親的藏書中學到不少語言、哲學、文學、曆史等方麵的知識。車爾尼雪夫斯基少年時代就顯示出了較高的語言天賦和文學愛好。在十三四歲時,他就掌握了希臘語、拉丁語、德語和法語,並努力學習波斯語。19世紀俄羅斯偉大作家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等人的作品使他大受感動。他們的作品中所揭露的當時沙皇俄國專製農奴製度下的種種黑暗現實,深深地扣動著他的心弦,使他聯想到他在薩拉托夫所目睹的一切:纖夫、碼頭工人、流浪漢的悲慘處境,農奴主殘酷奴役農奴的駭人聽聞的事件,被迫害的革命者和囚徒從他家旁邊大街上艱難地走過,無辜的人們遭鞭笞和被處決……這一切培養了他對俄國農奴製度和沙皇專製統治的仇恨,引起了他對農奴和貧苦大眾的同情,他心中湧動著對自由的追求和對一切新知識的渴望。在征得父親同意後,車爾尼雪夫斯基未等中學畢業就申請退學,於1846年以優異成績進入彼得堡大學哲學係。
他就讀於大學的時期,正是沙皇專製最反動黑暗的時期,沙皇尼古拉一世采取高壓政策,阻扼進步事業,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農村破產,農奴製也麵臨著極大的危機。同時,在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影響下,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平民知識分子也在進行大力宣傳,大學生和青年知識分子的革命情緒不斷滋長。在彼得堡大學就有著名的解放運動活動家彼得拉謝夫斯基領導的小組在活動。車爾尼雪夫斯基與許多有革命情緒的同學過從甚密,一起談論哲學、文學、曆史問題,也關心當時的社會政治活動。1848年冬天,車爾尼雪夫斯基與彼得拉謝夫斯基小組成員哈內科夫結識,使他接觸到了西歐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形成革命民主主義世界觀,一心想在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中尋求關於俄國社會政治問題的答案。同時,他還從哈內科夫那裏得到費爾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質》一書,批判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並信服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唯物主義。大學時代,他還寫過一些小說,試圖在《祖國紀事》和《現代人》上發表。大學畢業前夕,他寫了一篇評論馮維辛《旅團長》的論文,初步提出了生活的真實是"藝術美的法則"的唯物主義美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