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明藝術的審美本質時,別林斯基還首創並一以貫之地闡述了"形象思維"的思想。形象思維論是別林斯基對藝術審美特質認識深化的必然產物,也是其對美學理論的獨特的重大貢獻。
在《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說》和《弗拉季米爾·別涅季克托夫詩集》(1835年)中,別林斯基已經孕育了有關"形象思維"的觀點。他認為,藝術家通過自己的感情來承受他要表達的概念。"這概念逐漸顯現在他的眼前,化為生動的形象,變成典範……這些形象,這些典範,挨次地懷胎、成熟、顯現;最後,詩人已經看見了他們,和他們談話,熟知他們的言語、行動、姿態、步調、容貌,從多方麵整個兒看見他們,親眼目睹,清楚得如同白晝迎麵相逢;在筆尖賦予他們形式之前就看見了他們,正像拉斐爾在用畫筆把瑪董娜的形象移置於畫布之前,先已看見了這個天上的神造的形象一樣,也正像莫紮特、貝多芬、海頓在用筆把音符移寫到紙上之前,先已聽到了這些從靈魂裏激發出來的神妙的音響一樣。"[30]在此,別林斯基已把藝術創造的思維活動描述為一係列形象活動的過程,而不是概念的排列和推演,這種描述且已超越了傳統美學中對想象功能的界定。他在評論普希金的《歐根·奧涅金》中的詩句時,讚歎道:"這才是詩歌中的思想呢!這不是議論,不是敘述,不是三段論法——這是喜悅、歡樂、憂鬱、惆悵、絕望、號泣!"[31]在那裏,每一句詩都是思想,因為每一句詩都包含著感情的緣故。"思想消滅在感情裏,感情又消滅在思想裏;從這相互的消滅就產生了高度的藝術性。"[32]這裏又把藝術家在創作時思維活動中的情感活動凸顯出來,這正是形象思維的重要特點,即思想與感情在形象中的交融,而這種相互融合就產生出藝術性。至此,形象思維論已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