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世紀的俄羅斯處於社會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俄羅斯人民和革命誌士前赴後繼地進行著一場艱難困苦的反封建的鬥爭,力圖推翻沙皇專製製度和封建農奴製度,為俄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按列寧在《俄國工人報刊的曆史》中的劃分,"俄國解放運動經曆了三個主要階段,這是與影響過運動的俄國社會的三個主要階段相適應的,這三個主要階段就是:①貴族時期,大約從1825年到1861年;②平民知識分子或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時期,大致上從1861年到1895年;③無產階級時期,從1895年到現在。"[1]也就是說,19世紀的俄國正處在俄國解放運動的貴族革命階級和平民知識分子革命階段。這是一場相互連續兩階段的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也是一段十分黑暗的曆史時期。
1801年亞曆山大一世繼承王位。他迫於18世紀末普加喬夫起義和法國大革命的震**,在國內進行了一係列自由主義的改良,如允許地主在自願的情況下解放自己的農奴,允許商人與小市民購買土地,開辦了一些高等學校,適當放寬了書報檢查製度,等等,這些措施雖然未能觸動專製製度和農奴製度的基礎,但也對資本主義發展有些微作用,因而也使社會矛盾有所緩和。
1812年,拿破侖入侵俄國,激起了俄國舉國上下的強烈民族意識,一批貴族青年熱切地希望改變俄羅斯的專製製度和腐敗落後的社會現狀。然而,亞曆山大一世卻以擊敗拿破侖的英雄自居,於1815年糾集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的反動君主組成"神聖同盟",充當歐洲憲兵,到處撲滅歐洲的民族民主運動,國內改革也停頓下來,百萬俄國農民在為祖國流血奮鬥以後又被套上了奴隸的枷鎖,農民不斷起義,軍隊士兵也連連暴動。1825年12月14日,一群貴族軍官趁亞曆山大一世去世,尼古拉一世尚未即位之際,在彼得堡的參政院廣場起義。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但是這次十二月黨人起義震撼了俄國社會,有力地促進了俄國革命思潮的發展,喚醒了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的革命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