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5卷 十九世紀美學

第五章 藝術科學的興起

字體:16+-

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迅猛發展,物理學、化學、數學等學科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經典體係,生物學、考古學、人類學(人種學、體質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也紛紛獨立起來且得到長足的發展。這種自然科學的發展,一方麵給傳統的哲學(包括美學)帶來了經驗主義的實證主義的方法,從而打破了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研究程序,開始了"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徑;另一方麵,它也必然促使哲學(包括美學)與自然科學的分化,從而產生出一些新興的學科,尤其是產生出了一些被狄爾泰稱為"精神科學"的人文科學,如曆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這種影響在美學方麵就是直接促使了心理學美學的發展和藝術科學的興起。從哲學和美學的本身發展來看,19世紀中葉以後,哲學認識論本身也在受到自然科學的衝擊。一方麵,哲學認識論正在向人類本體論轉化,其標誌是叔本華和尼采的唯意誌論哲學的異軍突起;另一方麵,哲學認識論正在向知識學轉換,正如哈貝馬斯所說的那樣:"實證主義標誌著認識論的結束,代替認識論的是知識學(die theorie der Wissenschaften)"[1],其標誌就是各門具體科學的知識的把握取代了哲學形而上的研究,在美學上,藝術科學取代了黑格爾的"藝術哲學",關於藝術的各種具體研究取代了以美為中心的哲學探討,藝術科學也從美學(關於感性認識的科學)中獨立出來,逐漸成為有獨立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的科學,即以科學的實證主義方法研究藝術的一般知識和普遍理論的科學。

首先從理論上劃分美與藝術,後來被稱為藝術科學的鼻祖的是康拉德·菲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年)。他反對德國古典美學,特別是黑格爾美學把真正的美僅僅歸結為藝術美,認為藝術專以實現(顯現)美為目的,把美與藝術完全等同的觀點和態度。他把美與藝術作了區分,從而對美學和藝術理論分別作了探討。在他的主要美學著作《論藝術活動的起源》(1887年)、《藝術論文集》二卷集(1913-1914年)中,他斷言,美與愉悅的情感有關,而藝術是遵循普遍規律的真理的感覺認識,其本質是形象的構成,"美學的根本問題是跟藝術哲學的根本問題截然有別的東西",因此藝術的全部領域就是美學的研究領域——這種既往的假定是荒謬的。同時,他認為藝術隻有通過真正切合它的態度才能夠考察其全部內容,因此人們企圖製定藝術固有的法則性,但是他還沒有提出"藝術科學"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