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5卷 十九世紀美學

第三節 藝術對世界的掌握方式

字體:16+-

在《導言》裏,馬克思還提出了關於藝術地掌握世界的方式問題,這就涉及藝術的根本特性問題。馬克思是在論及政治經濟學掌握世界方法時提出如下觀點的:

整體,當它在頭腦中作為思想的整體而出現時,是思維著的頭腦的產物,這個頭腦用它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這種方式是不同於對世界的藝術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實踐精神的掌握的。[49]

馬克思在這裏,雖未直接論述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但是他把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與政治經濟學的、宗教的、實踐-精神的三種掌握世界的方式作了明確的區分,這就使我們有可能對這四種掌握世界的方式進行比較研究,並從中推出馬克思心目中藝術掌握世界方式的特點。

首先看政治經濟學掌握世界的方式。上麵引文中,這種政治經濟學的掌握方式是人的頭腦通過"思維"活動把世界作為"整體"來掌握,這也就是辯證思維的掌握方式。辯證思維的掌握方式同日常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的理性認識過程不同。這裏馬克思區分了兩種"具體"。後者的"具體"隻是指感性事物的直觀表象,是思維的邏輯起點;而前者的"具體"則是思維對對象作整體把握所達到的多樣統一的邏輯結果。馬克思進而指出了思維把握現實的兩條不同道路,第一條是從完整的表象出發,向抽象的規定蒸發:第二條則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道路。第一條道路上,思維隻是抽象和分析的過程,"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隻能達到對具體事物的邏輯概括和一般規定,而拋棄了它的豐富多樣性,因而是對事物片麵的、表麵的反映。馬克思認為,17世紀政治經濟學家走的就是這條道路。他們往往從作為全部社會生產行程的基礎和主體的人口開始,這似乎是正確的,但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在馬克思看來,"拋開構成人口的階級,人口就是一個抽象。如果我不知道這些階級所依據的因素,如雇傭勞動、資本等等,階級又是一句空話。而這些因素是以交換、分工、價格等等為前提的。比如資本,如果沒有雇傭勞動、價值、貨幣、價格等等,它就什麽也不是"。因此,如果從人口著手,就隻是從一個混沌的關於整體的表象出發,在分析中達到越來越稀薄的抽象,隻是一些最簡單的規定。這實際上是一種割裂、肢解完整事物的形而上學思維方式,或黑格爾所說的"知性思維"方式。而馬克思則主張第二條路,就是把上述邏輯行程顛倒過來,通過辯證綜合,由抽象一步步向具體上升,使"抽象的規定在思維的行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例如搞清楚雇傭勞動和資本,也就容易弄清楚什麽是階級,直到最後回到"人口",此時,人口已不是一個混沌的關於整體的表象,而是一個具有許多關係的規定的豐富的整體了。這是因為"具體之所以具體,因為它是許多規定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因此它在思維中表現為綜合的過程,表現為結果,而不是表現為起點"[50]。這是與形而上學知性思維方式對立的辯證思維或整體思維方式,這也是馬克思所說的政治經濟學掌握世界的唯一正確的方式。當然,也是哲學、史學等一切理論思維正確地從整體上把握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