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美學史 第1卷 古希臘羅馬美學

第六節 文藝對現實世界的關係

字體:16+-

柏拉圖不是單純從事抽象思考的哲學家或美學理論的製定者,他的哲學和美學理論是為他心目中的理想國服務的。他正是循此出發來探討文藝對現實世界的關係。

我們今日所講的文藝,在古希臘屬於技藝的範圍。希臘語的技藝(technē)具有廣泛的含義:(1)手工技藝,尤其是指切割金屬,以及製造金屬器皿和造船的技藝;(2)獲得某種東西的方式或方法,泛指手藝;(3)從事製作有用的手工藝品或美的藝術品的方法或規則;(4)手工藝品或美的藝術(指繪畫、雕塑、建築、詩歌、音樂、舞蹈等)。[194]我們這裏探討的僅限於美的藝術對現實世界的關係。

一 模仿說

柏拉圖繼承古希臘曆來流行的觀點,將文藝看作是模仿,但他卻因此而對作為模仿的成果的藝術品作出了基本上是否定的評價。

亞裏士多德在討論柏拉圖的理念論的思想淵源時講到,畢達哥拉斯學派主張模仿說,而柏拉圖主張分有說。的確,柏拉圖前期(中期)的理念論,從《美諾篇》到《斐多篇》等主要主張具體事物分有理念,但也並不是不講模仿。在前期對話中講到音樂、圖畫、雕刻等,認為它們是模仿實物的,在《國家篇》也專門分析過詩歌的模仿,但是說到具體事物模仿理念,則主要是從《國家篇》第十卷開始的。

對希臘語“模仿”(mimēsis)本身要加以說明。說音樂模仿自然界的某些聲音或圖畫和雕刻模仿某些形體,是很容易理解的,即一般人所說的模仿,意指像或像某個事物的“像”。但用這種解釋去說明畢達哥拉斯學派所說的事物模仿數,便會發生困難,因為任何音調或其他事物都不會“像”數字2或比例2∶3等,所以這個模仿和我們通常說的模仿的含義並不完全一樣。“mimēsis”這個希臘詞原來有兩個含義:(1)表現或表象(represent);(2)模仿(imitation)。[195]康福德因此主張將“mimēsis”譯為“represent”(再現),並還作了說明,認為通常譯為“imitation”容易引起誤解,認為我們總不能說莎士比亞模仿了哈姆雷特的性格。但他也認為,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藝術是一種模仿,即它們是外部現象的仿本(copy)。[196]實際上,柏拉圖在《國家篇》第十卷中所論述的,倒更接近後一種意義的“imitation”,所以我們依然譯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