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在《會飲篇》中討論了厄羅斯這個審美主體憑愛情,經曆漫長的審美曆程,達到了對美的本質的認識。但這個主體本身在審美曆程中,如何從可感個體的美的形體達到最終對美理念的“豁然貫通”的飛躍,並未進行具體的探討,這樣對愛情厄羅斯及其對美理念的追求的討論是不完整的。《斐德羅篇》接著就討論這些問題。
《斐德羅篇》的主題究竟是什麽?曆來就有爭論。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討論厄羅斯(愛情),第二部分討論修辭術和辯證法。古代亞曆山大裏亞的塞拉緒布羅在編定柏拉圖著作時,將這篇對話列入四篇一組的第三組,給它加上的副標題是“論愛情”,認為其性質是屬於倫理學的。[155]但是,1578年由斯特萬編定在巴黎出版的希臘文版,則將副標題標為“論美”。收入洛布古典叢書的這篇對話,也接受了斯特萬的副標題。從我們探討柏拉圖美學思想的認識出發,“論美”這個副標題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更符合這篇對話的內容。
《斐德羅篇》的內容極其豐富,這裏隻集中討論以蘇格拉底的名義發表的關於愛情的第二篇演說詞中有關美學的問題。
柏拉圖一開頭就指出,認為愛人應該接受沒有愛情的情人的說法,是全然要不得的。因為,其中一個是清醒的,另一個是迷狂的。要是說迷狂是絕對壞的,倒可以這樣認為。但是,迷狂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於人的疾病,是絕對壞的,另一類則是神靈憑附的。後者造福人類,例如,德爾斐神廟的女祭司和多多那神廟的女祭司,在清醒時並無貢獻,進入迷狂狀態時,替希臘造就了許多福澤。所以,他現在要討論這種神靈憑附的迷狂。[156]
好的、神聖的、神靈憑附的迷狂,可以分成四種。(1)預言的迷狂。它是那種預知未來的最體麵的技藝,可以稱之為迷狂術(manike);要是把它說成是預言術(mantike)就缺乏審美力。但預言術不同於憑借征兆測知未來的占卜術(oianoistike),預言是由於神力,在完善程度和身份地位上都高於由於人力的占卜術,因為迷狂是遠勝於清醒的。(2)宗教儀式淨化的迷狂。借助宗教贖罪的儀式進入迷狂狀態,從而攘除先世的血債以及災禍癘疫等類的天譴。(3)詩神憑附的迷狂。隻有當詩神繆斯附身時,才出現作詩和誦詩的靈感,進入興高采烈、眉飛色舞的境界。相反,當神智清醒進行創作時,創作出來的作品就黯然無光,因此單憑作詩的技藝不成其為詩人。這種詩神憑附的迷狂,相當於《伊安篇》所講的靈感。(4)愛情的迷狂。它是由天神阿佛洛狄忒和厄羅斯主宰的。“在這四種迷狂中,愛情要算首屈一指。”[157]正因為這樣,柏拉圖著重討論這第四種愛情的迷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