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書”與“曲筆”,是中國史學史上兩種不同的傳統和學風。它們之間的對立,不僅反映了不同的治史方法,而且往往也反映著不同的曆史觀點和政治觀點。在唐代史學中,這種情況是非常突出的。劉知幾著《史通》中的《直書》與《曲筆》兩篇,所發的精辟議論,固然是對史學上“直書”與“曲筆”的總結,但也是有感而發,針對唐代史學中的實際情況的。
劉知幾認為:一個史家,若能“仗氣直書,不避強禦”,“肆情奮筆,無所阿容”,定會受到人們的欽佩和紀念,故其“遺芳餘烈,人到於今稱之”[48]。相反,那些“舞詞弄劄,飾非文過”,“事每憑虛,詞多烏有”,“用舍由乎筆端”,采取種種方法“曲筆”作史的人,實在不配稱為史家,而是“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凶人”[49]。他稱頌“直書”,鄙夷“曲筆”,好惡褒貶,躍然紙上。
劉知幾是唐代著名的史學家,他“三為史臣,再入東觀”[50],長期擔任史職,兼修國史,可算是名位顯赫了。然而,他卻一度要求辭去史職,決心從事私人著述。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史官注記,多取稟監修,楊令公則雲‘必須直詞’,宗尚書則雲‘宜多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一國三公,適從何在?”[51]他終因“病長官多,意尚不一”,“乃奏記求罷去”[52]。可見對於一個正直的史家來說,還有比名位更重要的東西:曆史學家的氣節。從劉知幾的史學活動及其在宦途上的經曆,我們也窺見到在唐代史學領域中“直書”與“曲筆”的鬥爭。因此,了解唐代史學中“直書”與“曲筆”對立、鬥爭的某些具體情況,將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和總結中國史學史上這一規律性的現象。
唐代,是中國史學領域果實累累、大放異彩的時期,其成就是極為可觀的。但是,曲筆作史者往往亦不乏其人,從而在唐代史學上投下重重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