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第三節 地理書和關於域外情況的記述

字體:16+-

一、《水經注》和《元和郡縣圖誌》

在中國古代,地理書屬於史書範圍。《隋書·經籍誌》史部有地理篇。其小序指出:

昔者先王之化民也,以五方土地,風氣所生,剛柔輕重,飲食衣服,各有其性,不可遷變。是故疆理天下,物其土宜,知其利害,達其誌而通其欲,齊其政而修其教。故曰廣穀大川異製,人居其間異俗。《書》錄禹別九州,定其山川,分其圻界,條其物產,辨其貢賦,斯之謂也。

這段話,是表明唐初史家關於地理與社會曆史之關係的認識。從中可以看出,舉凡人民生活、國家政治、風俗、物產、貢賦等,都與地理相關。從更深層次的認識來看,這是說明了社會與自然之關係的理性見解。

關於魏晉至隋代地理之書的撰述,《隋書·經籍誌》史部地理篇小序作了這樣的概括:

晉世,摯虞依《禹貢》、《周官》,作《畿服經》,其州郡及縣分野封略事業,國邑山陵水泉,鄉亭城道裏土田,民物風俗,先賢舊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今亡。而學者因其經曆,並有記載,然不能成一家之體。齊時,陸澄聚一百六十家之說,依其前後遠近,編而為部,謂之《地理書》。任防又增陸澄之書八十四家,謂之《地記》。陳時,顧野王抄撰眾家之言,作《輿地誌》。隋大業中,普詔天下諸郡,條其風俗物產地圖,上於尚書。故隋代有《諸郡物產土俗記》一百五十一卷,《區宇圖誌》一百二十九卷,《諸州圖經集》一百卷。其餘記注甚眾。今任、陸二家所記之內而又別行者,各錄在其書之上,自餘次之於下,以備地理之記焉。

從這個概括中,可以看出晉、隋間人們對於地理書撰述的重視。然而其所著錄諸書大多亡佚。其流傳至今而又十分重要者有酈道元的《水經注》四十卷[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