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北史》因其反映內容的重要和它們自身的特點,自兩宋以後,產生了廣泛的曆史影響。經過三四百年的流傳以後,北宋時,人們對《南史》、《北史》的評價越來越具有確切的含義,而且也越來越高。在北宋史學家中,《新唐書》作者歐陽修和宋祁是最先明確肯定《南史》、《北史》的:“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時人見年少位下,不甚稱其書。”[105]大史學家司馬光對《南史》、《北史》也給予很高的評價。他曾經這樣講到他對《南史》、《北史》的認識過程:
司馬光稱讚《南史》、《北史》是“近世之佳史”,是從兩個方麵說的。一個方麵,是說它們“敘事簡徑”,“無繁冗、蕪穢之辭”,這同歐陽修、宋祁說的“刪落釀辭”是一個意思;另一個方麵,是認為李延壽可以與陳壽相比擬。在李延壽之前有很多史學家,司馬光為什麽偏以李延壽和陳壽相比擬呢?這裏有一個原因:陳壽的《三國誌》撰寫了魏、蜀、吳三國曆史,是一具開創性的工作;李延壽以《南史》、《北史》總攬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八代史事,也是一個開創性工作。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所以司馬光才說“陳壽之後,惟延壽可以亞之”。陳壽曆來是被稱為有“良史之才”的史學家,司馬光以李延壽比擬陳壽,足見他對李延壽的評價之高。
到了南宋,重視《南史》、《北史》的人更多,評論它們的學者也更多了。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晁公武說:《南史》、《北史》“刪繁補闕,過本書遠甚,至今學者止觀其書,沈約、魏收等所撰皆不行”[108]。另一個著名藏書家和目錄學家陳振孫在介紹《南史》、《北史》時說:“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109]這說明他們是完全讚同歐陽修、宋祁對《南史》、《北史》的評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