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第二節 曆史意識的增強和史館的設立

字體:16+-

一、關於撰寫前朝史的認識

令狐德棻是唐初著名的史學家,他的史學活動深深地影響著這一時期的史學。《舊唐書》作者認為:“武德已來,創修撰之源,自德棻始也”,《新唐書》本傳亦稱:唐初“修撰之源,自德棻發之”。這是對令狐德棻在唐初史學上的地位之極其中肯的評價。

令狐德棻是唐初第一個向最高統治者提出修撰前朝諸史的建議的史學家。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三十八歲的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向唐高祖李淵提出如下建議:

竊見近代已來,多無正史。梁、陳及齊,猶有文籍,至周、隋遭大業離亂,多有遺闕。當今耳目猶接,尚有可憑,如更十數年後,恐事跡湮沒,陛下既受禪於隋,複承周氏曆數,國家二祖功業,並在周時,如文史不存,何以貽鑒今古?如臣愚見,並請修之。[30]

在這裏,令狐德棻首先從曆史的角度,提出了修撰近代“正史”的重要性,同時,又從政治的角度,提出了修撰周、隋二史的必要性;其中也還講到修撰近代諸史的可能性。

這個建議,有理有據;對於唐皇朝來說,它不僅是正確的,而且是緊迫的。因此,唐高祖采納了令狐德棻的建議,並在武德五年(622年)十二月下達了《命蕭瑀等修六代史詔》。詔書寫道:

司典序言,史官記事,考論得失,究盡變通,所以裁成義類,懲惡勸善,多識前古,貽鑒將來。伏犧以降,周、秦斯及,兩漢傳緒,三國受命,迄於晉、宋,載籍備焉。自有晉南徙,魏乘機運,周、隋禪代,曆世相仍,梁氏稱邦,跨據淮海,齊遷龜鼎,陳建宗祊,莫不自命正朔,綿曆歲祀,各殊徽號,刪定禮儀。至於發跡開基,受終告代,嘉謀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績,無乏於時。然而簡牘未編,紀傳鹹闕,炎涼已積,謠俗遷訛,餘烈遺風,泯焉將墜。朕握圖馭宇,長世字民,方立典謨,永垂憲則。顧彼湮落,用深軫悼,有懷撰次,實資良直……務加詳核,博采舊聞,義在不刊,書法無隱。[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