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六、魏收《魏書》的曆史地位

字體:16+-

關於《魏書》的評價,曆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隋唐之際,人們對《魏書》有過不少評論。隋文帝時,“以魏收所撰書,褒貶失實”,所以命魏澹“別成魏史”。這裏說的“褒貶失實”,指的是魏收《魏書》以東魏為正統。因此,魏澹《魏書》則以西魏為正統,“自道武下及恭帝,為十二紀,七十八傳,別為史論及例一卷,並《目錄》,合九十二卷”[185]。恭帝是西魏最後一個皇帝。隋承北周,北周承西魏,魏澹在隋朝撰《魏書》,以西魏為正統,這是必然的。北齊承東魏,因此魏收在北齊撰《魏書》,以東魏為正統,這也是必然的。一般地說,在這兩者之間,很難以哪一個皇朝為正統來確定其是否“褒貶失實”的。

唐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撰前代史的建議[186]。次年,唐高祖李淵命蕭瑀等修撰六代史,而以蕭瑀、王敬業、殷聞禮主持魏史的修撰[187],但這次修史工作並沒有取得什麽成果。貞觀三年(629年),當唐太宗再次提出修撰前代史時,“眾議以魏史既有魏收、魏澹二家,已為詳備,遂不複修”,最後隻就修撰梁、陳、北齊、周、隋五代史作了安排[188]。值得注意的是,這裏說的魏收、魏澹二家《魏書》“已為詳備”,並不是某一個人的看法,而是“眾議”的結果。七年以後,即貞觀十年(636年),李百藥在《北齊書》中對魏收及其《魏書》的評價,跟這次“眾議”顯然是不一致的。李百藥對“穢史”說的渲染和支持,給後人在評價《魏書》上造成了混亂,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在唐初史學家中,李延壽是極力推崇魏收及其所撰《魏書》的。他的看法,寫在《北史·魏收傳》的後論裏。他這樣寫道:“伯起(按:魏收字伯起)……學博今古,才極從(縱)橫,體物之旨,尤為富贍,足以入相如之室,遊尼父之門。勒成魏籍,追蹤班、馬,婉而有則,繁而不蕪,持論序言,鉤深致遠。但意存實錄,好抵陰私,至於親故之家,一無所說(悅),不平之議,見於斯矣。王鬆年、李庶等並論正家門,未為謗議,遂憑附時宰,鼓動**刑,(李)庶因鞭撻而終,此公之失德。”李延壽的這個評價,包含了四個方麵的意思:(一)高度讚揚魏收的才學,雖不免有些誇張,但大致上還是符合事實的。(二)充分肯定了《魏書》在文字表述、材料編纂和史事評論方麵的成就,說它“追蹤班、馬”恐有些過分,但基本格調卻跟《北齊書·魏收傳》的評價大相異趣。(三)指出魏收受到指摘的原因是“意存實錄,好抵陰私”;“意存實錄”是好的,“好抵陰私”的方法卻不對,所謂“不平之議”便是由此而引起的。這跟李百藥的說法也迥然不同。(四)批評魏收依仗權勢,對《魏書》的指摘者施以“**刑”,這是魏收“失德”之處。李延壽的這個評價,未必全然中肯,但他的這個評價的重要性卻是不可忽視的。這不僅僅是他曾參加唐初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的工作,於唐初史家對《魏書》的看法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在撰寫《南史》和《北史》的過程中,對有關的南、北諸史作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看法自非一般印象,而是從反複比較中得到的結論。還有一點也是不可忽視的,即李延壽和李百藥是同時代人,他對魏收及其所撰《魏書》的這個評價,實際上暗含著對李百藥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的批評。劉知幾以及劉攽、劉恕等在評價魏收及其《魏書》時,接受了李百藥的論點,而沒有考慮到李延壽的這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