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學

三、曆史比較的意識和曆史比較的標準

字體:16+-

從作者運用曆史比較的方法來看,已顯示出作者在這方麵的自覺意識。

作者的這種自覺意識最明顯的表現,是他在《帝王略論》中所作的一係列從曆史比較的角度的設問。如:

——伊尹相成湯於前,傅說佐武丁於後,二人功業,孰者為優?

——後漢衰亂,由於桓靈,二主凶德,誰則為甚?

——晉景、文兄弟遞居宰相,二人功德,孰為先後?

——中宗(按:指晉元帝司馬睿——引者)值天下崩離,創立江左。俱為中興之主,比於前代,功德雲何?

——中興之政(按:指東晉——引者),鹹歸大臣,惟孝武為君,威福自己,外摧強寇,人安吏肅,比於明帝,功業何如?

——宋高祖誅滅桓玄,再興晉室,方於前代,孰可比倫?

——(南朝劉宋)孝武、明帝二人,孰賢?

——人君修道,與匹庶殊乎?

——陳高祖起自草萊,興創帝業,近代以來,可方何主?

——陳文、宣二帝,功德雲何?

——魏之孝文,可方何主?

——(北齊)武成傳位,可與魏獻文儔否?

——(北齊後主)高緯昏亂,匹與周之天元(按:指北周宣帝——引者),孰者為愈?

——高氏負河海之利,周人固崤函之險,論其智略,孰者為優?

——隋文起自布衣,據有神器,西定庸蜀,南平江表,比於晉武,可為儔乎?

在《帝王略論》中,有這麽多帶有比較性質的設問,絕非偶然。這說明,作者在撰寫此書時,是自覺地考慮到采用曆史比較的方法的。否則,將無法解釋作者的這種撰述形式和提出問題的方法。

《帝王略論》在曆史比較方麵的標準,因其所比多是曆史人物,且又多是君主,間或也涉及個別執掌國是的大臣,因而多注意於他們的“功德”、“功業”、重大政治舉措以及他們個人的“智略”和才能。前者著重於客觀效果的評價,後者注意於個人修養的分析,而這二者又不是可以截然分開的。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來說,作者在曆史比較的標準方麵,還有兩點是值得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