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詞源學的角度看,“後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波蘭尼的著作《個人知識:走向一種後批判哲學》中。在這部著作中,波蘭尼用“後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來指稱斯大林逝世之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解放過程。所以,波蘭尼提出的“後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後斯大林主義”。隻不過在波蘭尼的視野中,馬克思主義與斯大林主義是同一個概念。
波蘭尼之後,不同的學者賦予了“後馬克思主義”不同的含義。傑姆遜斷言:伯恩斯坦是“第一代後馬克思主義者”,齊澤克認定,黑格爾是“第一個後馬克思主義者”;圖雷納力圖建構“後馬克思主義的分析範式”,柯亨則力圖為“後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分層理論”奠定基礎;貝爾自稱“後馬克思主義者”,但其主導思路又顯然不同於拉克勞和墨菲的“後馬克思主義”……“後馬克思主義”這一概念從出現之日起,就是一個使用得較為混亂的概念。
在我看來,後馬克思主義不同於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分析的馬克思主義等思想流派,它沒有思想領袖,沒有統一主張,甚至沒有同一脈絡。因此,界定明確的後馬克思主義並不存在。我寧願把後馬克思主義看作一場圍繞馬克思主義的某些話題、某些觀點而展開的爭論。因此,在討論後馬克思主義時,應當分清其中的不同的理論邏輯。
從理論邏輯看,後馬克思主義可分為三種不同的主導思路:曾經是馬克思主義者或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後用後現代主義否定馬克思主義;以後現代主義解構馬克思主義,同時又在一定意義上繼承並重構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理論;從馬克思的思想中尋求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資源,並認為後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