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三 馬克思哲學與後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

字體:16+-

如前所述,馬克思哲學和後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在探討了後現代語境中的馬克思哲學和馬克思哲學視野中的“後現代”之後,充分體認和集中探討這種相遇,考察其現實背景,把握其理論淵源,從而深化對馬克思哲學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馬克思哲學和後現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從現實生活背景來看,是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即二者都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

批判性是馬克思哲學的基本精神。馬克思哲學在其創立之初就宣布:要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而這種批判的鋒芒所向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無論是“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批判”、“對黑格爾以後的哲學形式的批判”;還是“對法國唯物主義的批判”以及“政治經濟學批判”,歸根結底都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異化狀況的揭露、分析和批判。用後現代主義話語來說,就是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解構”。馬克思以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也始終堅持、貫徹這一批判,即致力於對資本主義社會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造成的不斷擴張、深化的異化狀況進行批判。即使是頗有爭議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就其理論脈絡而言,它的全部理論工作都是對馬克思的異化學說的應用、發揮和某種程度上的深化。從早期的盧卡奇對資本主義“物化”的批判,到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批判理論”,再到晚近的法國“新馬克思主義”,可以說,是在不同時期,從不同側麵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異化狀況進行了相當尖銳、相當深刻的清算和批判。從總體上看,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宗旨不是維護資本主義,而是批判資本主義。

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性負麵效應的批判,也是立足於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狀態進行批判的基礎上的。從總體上看,後現代主義就是對現代性進行“解構”,而在後現代主義思想家看來,資本主義與現代性具有重合性,所以,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性的“解構”是同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聯係在一起的。德裏達指出:“解構不是,也不應該僅僅是對話語、哲學陳述或概念以及語義學的分析;它必須向製度、向社會的和政治的結構、向最頑固的傳統挑戰。”[26]福柯坦言:“我關注的是知識、學術、理論同真實曆史的奇特的關係。”[27]他對知識與權力、監獄與權力等關係的探討,都旨在揭示資本主義的壓迫機製。鮑德裏亞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從19世紀發展到20世紀,是一個實現對“社會表征的完全操作”的過程,因此他從馬克思的商品轉換理論過渡到“符號轉換”問題,並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進行“符號經濟學”的批判。傑姆遜明確地把後現代主義定義為“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並認為“真正的‘曆史惡夢’是勞動這個事實本身,異化勞動這個不可彌補的損失和創造精力的浪費,這個恥辱的事實無法從任何形而上學範疇獲得意義”[28],因此,應“引開”異化勞動這個令人不堪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