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三 德裏達“靠近”馬克思主義的雙重內涵

字體:16+-

從總體上看,德裏達“靠近”馬克思主義具有雙重內涵:

一是從解構主義立場出發為馬克思主義辯護。在德裏達看來,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馬克思主義受到重大創傷,這是一種以馬克思主義的名義所造成的“創傷”,因而是一種“內傷”。那麽,如何醫治這種“創傷”、“內傷”?在德裏達看來,解構主義是醫治這種“創傷”、“內傷”的有效藥方。這是因為,解構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記憶和傳統”,這種“創傷”、“內傷”“恰恰可以被這一無終結的解構運作所否定,人們力圖通過這種運作去緩和它,吸收它,使它內在化和具體化”[29]。為此,德裏達為馬克思主義辯護,並在一個已沒有激進派選擇餘地的政治環境中“試圖曆史地拯救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德裏達“本人的思想也是以一種奇特的方式從這一基礎發展出來的。這一切把他和馬克思主義聯係在一起”[30]。

二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策略和方法來旁證解構主義。在《白色的神話》一書中,德裏達極為讚賞馬克思對以“字源學”解釋社會觀念的批判,並大段引用《德意誌意識形態》的文字來旁證他的隱喻理論;後又求助於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概念定義文字、書寫物等,“讓我們從實踐概念入手。為了定義文字、書寫物、延異、文本等,我總是堅持‘實踐’價值。其結果是,‘意指實踐’的一般理論由此得到說明”[31]。在德裏達看來,解構所做的工作,就像馬克思當年用“實踐”對意識形態所進行的批判一樣,也是對意識形態進行消解,以重估廣義文本,確定“現實”(包括階級鬥爭、生產關係等)的相互聯係的新定義。

的確,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形式上有相似之處,或者說,在某些觀點上可以溝通。例如,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概念,就其質疑了意識的自明性而言,恰似解構主義的中心概念延異,而作為辯證法原動力的矛盾概念,就其作為一種強大的異質力量運行而言,預示了延異的策略。瑞安在《馬克思主義與解構》一書中認為,馬克思的“曆史”以其批判性和反意識形態性與德裏達的“蹤跡”相似。如果說“曆史”一語意味著打破自然狀態,開始建構和生產,那麽,“蹤跡”一詞意指打破和現實的自然紐帶,開始自由遊戲過程。斯皮沃克在《關於閱讀馬克思的思考:讀畢德裏達之後》中斷言,馬克思對“貨幣”的關注猶如德裏達對“文字”的熱情;貨幣原是所有權的一種異化,是產品交換的一種補充,但它又反仆為主,一躍而成為商品世界的至尊,這極似文字的故事。如此等等。這是德裏達等人熱衷於進行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聯姻”的理論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