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在西方思想界已不是一個新鮮話題。邁克爾·瑞安於1982年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與解構》一書可視為這一話題在美國的代表作,特裏·伊格爾頓念念不忘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則是這一話題在英國的“發言人”。實際上,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有人注意到解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了。發表在1971年《諾言》雜誌上的胡德拜恩和施加佩特對德裏達的訪問記,即已提出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問題。胡德拜恩認為,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具有多方麵的共同點,而德裏達當時對此未置可否。他的回答是,馬克思的“文本”還有待進一步細讀,以便從中抽出運行其中的修辭及隱喻程式,而不宜進行簡單解釋,或根據某種先入之見來進行所謂的在“文本”表層之下發掘深層意義。
20世紀90年代之前,德裏達談到馬克思主義時總是含糊其辭,也不曾明確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馬克思的幽靈》則顯示出德裏達開始有保留地向馬克思主義靠攏。正是在這部著作中,德裏達認為,未來不能沒有馬克思,並提出了“解構的馬克思主義‘精神’”[15]這一命題。在《馬克思的幽靈》一書中,德裏達對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以及解構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關係的理解,都是非常明確的。
德裏達從解構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無疑是思想史上的一個“事件”。由此產生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這就是德裏達為什麽進行“清理、批評、靠近”馬克思主義的工作,並從解構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力圖構建“解構的馬克思主義精神”。在我看來,德裏達之所以從解構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這是由解構主義的內在邏輯、馬克思主義的解構功能以及二者之間存在著相似的政治學維度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