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四 《馬克思的幽靈》的啟示

字體:16+-

在結束語中,我不想對以上論述做一簡單的概括,而是準備從“話語實踐”的角度簡要地論述《馬克思的幽靈》對我的啟示。

福柯曾從“話語實踐”的角度,提出19世紀出現了一類可稱之為“話語實踐的創始人”的作者,他們不隻是他們自己著作的作者,而且創造出其他文本的可能性與規則。弗洛伊德和馬克思就屬於這樣的“話語的創始人”[38],他們不僅造成了以後的文本能夠采用的相似性因素,而且為一些差異打開了閘門,為引進一些異質因素開辟了空間。在福柯看來,一種話語實踐的創始與其後生成的轉換是不同構的,擴展話語的類型並不是給予它一種在開始時並不具備的普遍性,而是打通某些潛在的應用道路。在這個轉換過程中,人們沒有必要宣告這些創始人著作中的某些命題是錯誤的。所謂的“錯誤”,或者是創始人著作中無關緊要的陳述,或者是前科學的或意識形態的因素。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在這些話語領域裏“返回始源”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實際上,作為話語領域本身一部分的這種重返從未停止過。這種重返不是增加話語,也不是裝飾的一種曆史補充,相反,它承擔了一種變革話語實踐本身的必要使命。在此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馬克思關於現實社會的整體敘事本身包含了內在的張力,正是這種張力使得馬克思的“文本”為後人留下了巨大的可以發揮的理論空間。在對馬克思“文本”的解讀中,致力於尋找其中所謂的不合時宜之處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馬克思畢竟是生活在19世紀的思想家。之所以需要不斷重讀馬克思,是因為馬克思的“文本”本身業已積澱為曆史、文化的一部分,積澱為時代精神的一部分,由此,不斷地重讀馬克思就是不斷地回返曆史、不斷地反省當下的現實,從而也就是不斷地與曆史對話,與現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