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一生追求建立一門“嚴密科學的哲學”,而在他的心目中,所謂“嚴密科學的哲學”具有二重性:一方麵追求成為絕對真理的體係,要求具有絕對的有效性,因為“哲學的目的就在於那種超越一切相對性的絕對終極有效的真理”[2];另一方麵,正是因為具有絕對真理的秉性,所以“嚴密科學的哲學”能夠為人的價值和意義的實現提供基礎。“就哲學的曆史目的性而言,它是所有科學中最偉大、最嚴密的科學。它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對純粹的、絕對的認識的終極要求,與此相應的是對純粹的、絕對的價值和願望的要求。”[3]這就是說,“嚴密科學的哲學”表現為真理和價值的雙重追求,既追求知識上的絕對性,又追求生活上的可能性,而哲學的真理追求的是生活的倫理得以可能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嚴密科學的哲學”同時具有真理意義和價值意義,體現著一種新的哲學理性。
在胡塞爾看來,對“嚴密科學的哲學”的探索激發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動機,推動了笛卡爾的主體反思,並以激進的形式在康德的批判哲學中得到集中體現。然而,問題在於,“在哲學的各個時期裏,幾乎沒有一個時期能夠達到所預期的成為嚴密科學的這一要求”[4]。胡塞爾的這一論述並不是說哲學是一門不太完善的科學,而是說哲學至今還根本不是一門科學,作為“嚴密科學的哲學”至今還沒有真正起步,其開端還有待尋求。
胡塞爾本人對其現象學的努力自視甚高,認為一部歐洲哲學史就是追求“嚴密科學的哲學”的曆史,而現象學就是這一曆史進程的終點和頂點。如果說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和康德的哲學努力是歐洲哲學史上三次“哥白尼式的革命”,那麽,現象學的努力就是歐洲哲學史上第四次“哥白尼式的革命”,而且這是最後一次革命,也是最徹底的革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胡塞爾斷言:現象學是整個近代哲學“秘而不宣的期待”,同時又是我們這個時代“隱秘的渴望”。為了建立這樣一種“嚴密科學的哲學”,胡塞爾很費了一些周折。前期,他提出現象學還原的設想,力圖通過給哲學劃界來保證哲學起點的純潔性;力圖通過純粹意識領域的結構分析,找出具有意向作用並與意向對象相關聯的先驗自我。然而,胡塞爾在此同樣陷入“危機”或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