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現代闡釋

四 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在何種意義上與自然曆史過程相似

字體:16+-

如同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是經濟規律與自然規律一致的中介一樣,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與自然曆史過程的相似,則是以社會工藝學為中介的。換言之,這裏存在著這樣一種關係:經濟規律—“物質變換”—自然規律;社會經濟形態—社會工藝學—自然曆史過程。這裏,社會工藝學與“物質變換”之間又有著直接關係。然而,馬克思哲學教科書是不講“物質變換”、社會工藝學等概念的,並把社會經濟形態直接等同於社會形態。這是把社會曆史過程與自然曆史過程“相似”上升到“相同”的認識根源。

應當指出,把社會經濟形態、社會工藝學從社會發展中抽象出來,這是唯物主義曆史觀對社會認識的巨大深化。

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已經把分工看作生產力與所有製之間的中介關係,即“分工和私有製是相等的表達方式,對同一件事情,一個是就活動而言,另一個是就活動的產品而言”[21]。但是,社會經濟形態概念當時還沒有從“活動”中剝離出來,馬克思當時對所有製的關係更感興趣,並以所有製為標準把曆史劃分為“部落所有製”“古代公社所有製或國家所有製”“封建的或等級的所有製”“資本主義所有製”四個階段。

在1859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第一次提出“社會經濟形態”的概念,並以社會經濟形態來劃分曆史,“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22]。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進一步深化了社會經濟形態概念的內容。具體地說,馬克思分析了社會經濟運動中的工具發展史,並把人的生產工具同動植物的器官進行了比較,認為“自然工藝學”對揭示動植物的器官作為動植物生活的生產工具怎樣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而社會工藝學對揭示“社會人的生產器官”的怎樣形成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工藝學揭示出人對自然的活動方式,人的物質生活的生產過程,從而揭示出社會關係以及由此產生的精神觀念的起源。”[23]如果我們把目光專注於社會工藝過程,即社會生產的具體構成模式,那麽,在它們之中確實存在著一條由低級到高級的有序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也確實“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表示出來,因為社會工藝標誌著人與自然界之間以何種具體方式進行物質變換與定型過程,它確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