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危機中的重建: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現代闡釋

三 考察社會有機體的四種角度

字體:16+-

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社會有機體理論是一個以人的活動為內容,包括物質生產、精神生產以及人類自身生產在內的總體結構,是一個動態地展開各種社會關係如何運動,並最後凝聚於人本身發展的宏大的社會發展理論。

唯物主義曆史觀首先從結構的角度把社會有機體分解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認為經濟基礎是社會有機體的“骨骼”係統。上層建築則是“血肉”係統,並以生產方式的發展為主線顯示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以經典的形式表述了這一發展圖式: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隻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對抗形式,這裏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裏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