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史學的總結性工作[1]
從唐皇朝建立到唐玄宗開元末年的120多年,是唐皇朝的盛世,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盛世之一。“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是這個盛世的兩大高峰。這時期,唐代的經濟、政治、民族關係、中外交流及文化等各個領域都有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曆史上罕有其匹的“盛唐氣象”。這時期的史學,作為盛唐文化的一部分,其氣勢之大、創獲之多,在中國史學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一、三篇修史詔書:對史學的新認識
唐初,從唐高祖到唐高宗,先後正式頒發了三篇修史詔書,對盛唐史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三篇修史詔書是:
(一)唐高祖《修六代史詔》
武德四年(621年),擔任起居舍人的令狐德棻向唐高祖提出撰述前代史的建議。他指出:“近代已來,多無正史”,梁、陳、北齊,“猶有文籍”,至於周、隋,因隋末動亂,文獻“多有遺闕”;“當今耳目猶接,尚有可憑,如更十數年後,恐事跡湮沒”,“如文史不存,何以貽鑒今古?如臣愚見,並請修之”[2]。由於唐皇朝統治者的先人在北周時地位顯赫,而唐又是承隋而起,所以令狐德棻在建議中尤其強調了撰述周、隋兩朝曆史的重要性。
作為開國君主,唐高祖也深知修史工作的重要,因而采納了令狐德棻的建議,並於次年下達了《命蕭瑀等修六代史詔》。詔書首先強調了史學的社會作用,認為“經典序言,史官紀事,考論得失,究盡變通,所以裁成義類,懲惡勸善,多識前古,貽鑒將來”[3]。這裏講的對史學的社會作用的認識,雖非首創,但它出於皇帝的詔書,這在以往實不多見。詔書還對南北朝時期各個皇朝的曆史作了總的評價,指出:“自有晉南徙,魏乘機運,周、隋禪代,曆世相仍,梁氏稱邦,跨據淮海,齊遷龜鼎,陳建宗祊,莫不自命正朔,綿曆歲祀,各殊徽號,刪定禮儀。至於發跡開基,受終告代,嘉謀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績,無乏於時。”這一段話,頗顯示出唐高祖作為政治家的氣度:他是激烈的政治鬥爭中的勝利者,但他並沒有去指斥前朝曆史中的缺陷和錯誤,而是充分肯定它們在曆史上的地位。這的確是難得的。唯其如此,他產生“簡牘未修,紀傳鹹闕,炎涼已積,謠俗遷訛,餘烈遺風,倏焉將墜”,“顧彼湮落,用深軫悼”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了。詔書提出的六代史及其撰者名單是:北魏史,蕭瑀等撰述;北周史,陳叔達等撰述;隋史,封德彝等撰述;梁史,崔善為等撰述;北齊史,裴矩等撰述;陳史,竇璡等撰述。總的撰述要求是:“務加詳核,博采舊聞,義在不刊,書法無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