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唐代史學論稿(增訂本)(第七卷)

自序

字體:16+-

我研究唐代史學,斷斷續續,不覺已經十年。這十年的學術生涯,不論從哪方麵看,固不可以曹雪芹說的“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相比附;但以自己的愚鈍,確也是窗前、燈下、酷暑、嚴寒,不敢懈怠,並非是很輕鬆地度過來的。趁著本書的出版,我想講講我的認識及研究過程,也算是對自己這十年蹣跚而行的一個小結。

記得1977年春節後的一天,我去看望讀研究生時的導師白壽彝先生。那時我還在內蒙古民族師範學院工作,我去向先生請教今後該著重讀些什麽書。先生未假思索,囑咐我還是讀點中國史學史方麵的書。盡管日月逾邁,人事代謝,我已經從事好幾年的中國古代史教學工作了,但我過去卻是跟白先生學習中國史學史的,這個事實不會改變。於是,此次會麵就成了我真正走上研究中國史學史這條學術道路的契機。

大約經過一年左右的調查和思考,我決定從研究唐代史學入手。當時作這樣的抉擇,是基於以下一些考慮: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藝術高度發展時期,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等,都有名垂千古的大師和光彩奪目的成果。千餘年來,對唐代文學(如詩歌、散文、傳奇)、哲學(包括佛教哲學)、藝術(如書法、繪畫、樂舞)的研究,代有其人,名家輩出,論著繁富。這種現象是令人興奮的,它表明唐代文化確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和奧秘。然而興奮之餘,我也不免有一點隱隱的惆悵:史學,作為唐代文化的一部分,雖也有眾多的史家和輝煌的成就,但人們對這方麵的研究卻顯得比較寥落。而前人之論中國古代史學者,或稱頌馬班,或讚揚魏晉,或褒獎兩宋,似乎唐代除劉知幾、杜佑以外即無足道者。從唐代文化研究來看,這顯然是一個缺陷;從中國史學研究來看,這也未必不是一種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