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我出版了《唐代史學論稿》一書,在此之後的20多年間,就沒有再專注於唐代史學了,回想起來,總感到有些愧疚!當然,這些年來,因偶然回眸,心有所得,也斷斷續續寫了幾篇關於唐代史學的文章,趁著這次本書再版的機會,我把它們補充進來,也算是表明自己並未完全忘卻這一研究領域的心跡吧。
當我撰寫了幾本貫通的中國史學史著作之後,回過頭來重新審視唐代史學,我以為它在一些方麵還是能夠反映有唐一代的盛大氣象。
首先,唐初的官修史書,僅“正史”方麵,就有《晉書》《梁書》《陳書》《周書》《北齊書》《隋書》《南史》《北史》八部史書麵世,占了“二十四史”的1/3。其中,《隋書》《南史》和《北史》,都是頗具特色的“正史”。
其次,劉知幾所撰《史通》,把中國古代史學批評推進到更加自覺的和有體係的階段,反映了史學家自我批判的大度和勇氣。《史通》所提出的一係列問題,成為後世史家進行史學反思和史學前瞻的重要內容,是啟發人們思考、推動史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再次,杜佑所著《通典》,開中國古代製度通史的先河,作者縝密的邏輯思維,對當時的社會結構和國家職能的清晰認識,撰述中的史和論的結合,以及對曆史著作“將施有政”的撰述目的,在史學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杜佑《通典》在曆史理論方麵的成就,可追司馬遷;在曆史編纂學方麵的成就,乃是“九通”之淵源,是中國製度文明史撰述的承前啟後者。
還有,集思想家、文學家、史論家於一身的柳宗元,千百年來,其深邃的思想和雋永的華章被一代又一代學人傳誦,而他的通達的史論確已具備了“疏通知遠”的境界,卻或多或少被人們忽略了。而今,當是凸顯柳宗元史論價值的時候了,他在這方麵的成就是可以與杜佑比肩而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