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史學家研究曆史、評論史事和人物是很善於運用曆史比較的方法的。《隋書》史論以秦、隋二代曆史相比的論點,對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的總論,是就一個皇朝內部的曆史進行比較;《南史》《北史》各朝本紀後論,一般也采用這種比較的方法。本文討論的《帝王略論》的曆史比較方法,雖然比上述各書都早,但就作者的運用來看,已顯示出這方麵的自覺意識;而在曆史比較的形式上,也比上述各書來得豐富,因而可以視為這一時期曆史比較方法之運用上的代表作品之一。
《帝王略論》5卷,唐初虞世南(558—638年)撰。元代以後,流傳漸稀。今僅存敦煌本殘卷(伯2636號)卷一及卷二前半部分[2]。所幸的是,唐玄宗時趙蕤撰《長短經》(亦稱《長短要求》)10卷,於卷二《君德》篇征引《帝王略論》之“論”21首[3]。又,唐德宗至唐穆宗時人馬總(?—823年)撰《通曆》10卷,以《帝王略論》的有關評論分係於所述曆代帝王事跡之後,因而也保存了後者許多佚文。《通曆》長期以抄本傳世,至清初以前佚前3卷,今存後7卷。除有極少抄本尚存,還有1915年湖南葉氏夢篆樓排印本200部行世,因數量太少,且距今已70餘年,故亦世所罕見。以葉氏排印本為據,《通曆》卷四至十,引《帝王略論》“公子曰”“先生曰”凡34首。陸心源《唐文拾遺》卷十三所輯《帝王略論》(按:陸氏誤作《論略》)佚文即取自趙、馬二書[4]。本文所論,乃據殘卷及《長短經》《通曆》所引《帝王略論》之文。
一、以同一君主的前期和後期相比
虞世南認為,有些君主在“平一天下”的前後,往往會發生一些變化,甚至有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或因思想情趣的轉移,或因其受到自身的才能與智力所限,呈現出不同的情形。下麵是《帝王略論》關於晉武帝的一段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