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學在社會中的位置:外一種(第三卷)

中國傳統史學的多樣性、社會性和時代性[152]

字體:16+-

中國傳統史學是一座瑰麗的寶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怎樣認識這座寶庫,以至怎樣發揮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是一個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課題。誠然,要全麵地或比較全麵地闡述這個課題,應當由專門的著作來完成。這篇短文,隻能從總的方麵講幾點概括的認識;講得對與不對,自己也沒有多大把握,目的在於探索和討論。這裏講的,是關於中國傳統史學的多樣性、社會性和時代性等問題。我認為這幾個方麵在構成中國傳統史學的總的麵貌上是很重要的。

所謂多樣性,是從中國傳統史學的表現形式來說的。一般地說,形式是由內容決定的。為了便於說明問題,這裏先從最直觀的認識入手,即首先討論中國傳統史學的表現形式。

從表現形式上看,中國傳統史學體裁之豐富,無疑是其顯著的特色之一。中國史學經過長期的發展,除了熔煉成四種主要體裁即編年體、紀傳體(其實是紀、表、誌、傳結合而成的綜合體)、典製體(舊稱政書體)、紀事本末體外,還有學案、史表、圖譜、評論等,也是很重要的體裁。古代史家編著史書,對體裁的選擇、要求和創新,一方麵是從客觀曆史的發展中得到了啟示,另一方麵也往往反映了他們自己對曆史的理解及其撰述的目的。關於後一個方麵,我們從曆代史家所撰史書的序論、凡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可見中國傳統史學之體裁的多樣性的特點,乃是客觀曆史發展和史家認識發展的結果。當然,這些體裁出現的時間或先或後,取得的成就有大有小,但在中國史學的滔滔長河中,它們都得到了相當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各種體裁的相互補充和綜合,又推動了有關體裁自身不斷革新,顯示了中國傳統史學在撰述上的多姿多彩的成就。這是我國史學遺產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