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學在社會中的位置:外一種(第三卷)

三、蓄德與明道

字體:16+-

史學對於人生修養的重要,還在於史學有益於人們的蓄德與明道。

治身與治世跟蓄德與明道有相通的地方但並不相同:前者是指品質與能力,後者是指境界與器識;前者是說具體事物,後者是講普遍認識;前者更多地反映出**,後者更多地表現為理性。前者和後者又是互相滲透的,不可截然劃分開來。

《易·大畜·象傳》說:“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意思是說,有知識、有教養的人應當多記識前賢的言論與行事,以積蓄、提高自己的道德學問。這是中國曆史上較早的把曆史知識(“前言往行”)跟人們的德行修養(“以畜己德”)聯係起來的認識。這裏所說的“德”,不隻是指人的品質,而是指廣義的道德、學識、文化修養。《易·係辭下》對“德”的內涵有很豐富的解釋,認為:

《易經》的創作,大概在中古吧?創作《易經》的,大概有憂患吧?因此,《履》卦是德行的基礎,《謙》卦是德行的柄,《複》卦是德行的根本,《恒》卦是德行的固定,《損》卦是德行的修養,《益》卦是德行的擴充,《困》卦是德行的辨別,《井》卦是德行的地位,《巽》卦是德行的製裁。

《履》卦和而達到禮,《謙》卦謙遜而光明,《複》卦從小事遍及事物,《恒》卦周遍而不厭倦,《損》卦先難而後易,《益》卦長久寬裕而不是有意做作,《困》卦身窮困而道通順,《井》卦處於其所而能施德於人,《巽》卦有所稱道而隱諱。

《履》卦用和來行動,《謙》卦用照禮來行動,《複》卦用來自覺,《恒》卦用來專一於德行,《損》卦用來避開害處,《益》卦用來興利,《困》卦用來減少怨恨,《井》卦用來辨別正義,《巽》卦用來實行權變。[30]

從《易·係辭》對“德”的解釋看,“德”既是個人內在的修養,又是個人參與社會實踐的要求和準則。用這樣的認識來看待“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更可以體察到這話的分量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