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學家筆下的芸芸眾生
史學與人生修養有極大的關係。我們在前麵講到的史學與社會進步、史學與文化發展,這裏說的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歸根結底,都是要通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實現的,或者說,它們都反映在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離開了人和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就談不上任何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了。從更廣義的意義上說,“曆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1]。因此,史學家寫曆史著作是不能不寫人的:寫人的品質、思想,寫人的行為、活動,寫人的價值,因而也就要寫到對人的評價。而人又都是具體的人,是同他人、同社會相聯係的具體的人。這就是為什麽在史學家的筆下,總是湧動著芸芸眾生,總是有說不盡的千古風流人物。
史學家自覺地認識到把寫人作為撰寫曆史著作的重要內容看待,對之抱有很高的責任感並做出了輝煌成就的,始於太史公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有一段司馬談臨終前對司馬遷的談話,他說:“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哉!”這是明確地把“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的活動,看作是“天下史文”的重要方麵。司馬遷實現了他父親的遺願,他在《史記》中寫了12篇“本紀”,“上記軒轅,下至於茲”,寫出了包括西漢武帝以前曆代君主事跡;又寫了30篇“世家”,寫出了君主們的“輔拂股肱之臣”;還寫了70篇“列傳”,這是寫出了“扶義俶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2]的社會各階層人物。但是,司馬遷所寫的人,並不限於“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他也寫了昏君、佞臣;他不僅寫了君臣顯貴,也寫了市井平民以至於雞鳴狗盜之徒。他讚揚了人世間的真善美,也揭露了人世間的假醜惡。因此,《史記》被後人譽為:“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3]從寫人的角度來看,這部“實錄可以稱得上是描繪出了自上古至司馬遷所處時代的一幅人物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