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麵向新的世紀,史學怎樣思考
麵向新的世紀,史學工作者麵臨著許多新的課題、新的任務,在擴大視野、拓展領域、改進方法、嚴肅學風、提高科學水平、增強史學活力等方麵,都有許多工作要做,真是任重而道遠。毋庸置疑,這些工作所能進行的程度,所能達到的成就,將決定中國史學在下個世紀的麵貌,決定中國史學在2l世紀中國曆史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和所處的位置。具體說來,這將決定在未來的世紀裏,中國史學對於中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怎樣的作用。這是史學界所關心的問題,也是公眾和社會所關注的問題。曆史是無情的,也是無私的。
曆史無情,是因為任何人都不能阻擋曆史潮流的前進;曆史無私,是因為它總是一如既往地給一代代人留下寶貴的遺產和豐富的智慧而永無止境。問題在於,人們如何麵對曆史潮流,怎樣看待曆史智慧。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古往今來,許多有識之士,都懂得這些遺產和智慧對於人們從事現實的與未來的創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而也就必然能夠更好地麵對曆史潮流。而麵向新的世紀,我們的史學工作,有必要進一步地深入研究曆史潮流、曆史智慧與人們的曆史活動的相互關係,提高人們對於曆史智慧的認識,促進人們學習曆史,從史學中汲取更多智慧,更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
二、曆史運動與曆史智慧
人們在自身所參與的曆史運動中,創造和積累了曆史智慧。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80]。這反映出了在很早的古代,人們就懂得十分重視前人所創造和積累的道德、智慧。這裏說的“前言往行”,後人解釋為前輩賢者的嘉言懿行,包含有道德、學識、智慧的廣泛內容。因此,這裏所說的“德”,也就具有道德、智慧的深刻內涵了。所謂“畜”,是培養和積累。誠如南朝史家裴鬆之在理解這句古訓的時候寫的:“畜德之厚,在於多識往行。”[81]這個古訓揭示出了一個道理,就是:人們從曆史中可以得到“德”,即得到道德、學識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