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學在社會中的位置:外一種(第三卷)

第二章 史學與認識曆史

字體:16+-

一、“居今識古,其載籍乎!”

一般說來,人們的曆史知識越豐富,其曆史意識也越深刻。特殊地說,人們的政治才能、哲學思維和社會閱曆也極大地影響著人們曆史意識的深刻的程度。

在文明時代,人們獲得曆史知識從而認識曆史的途徑很多,而通過史學獲得曆史知識從而認識曆史則是最重要的途徑。換句話說,史學對於人們認識曆史來說,是不可缺少的。

南朝有位文學批評家劉勰(約465—約532年)寫了一部文學批評著作《文心雕龍》,在文學批評史上享有盛譽。他在《文心雕龍》中寫了一篇《史傳》,把史傳作為一種文體看待而加以評論。這裏說的“史”,是指《尚書》《史記》《漢書》等史書;“傳”,是指解釋《春秋經》的書,如《春秋左氏傳》(即《左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把解釋經書的書稱為“傳”,這是沿用了經學家的說法,即所謂“傳者,轉也。轉受經旨,以授於後”。把“三傳”都看作是解釋《春秋》的書,也是經學家的傳統看法。從今天的認識來看,《公羊傳》和《穀梁傳》確是解釋《春秋》的書,而《左傳》卻是獨立的史書。劉勰所謂“史傳”,正是沿用了習慣上的說法,而《史傳》篇所評論的其實就是史書。

《文心雕龍·史傳》篇一開篇就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論點,即:“開辟草昧,歲紀綿邈,居今識古,其載籍乎!”[1]意思是說:開天辟地時人們處在蒙昧狀態,距今年代悠遠,現在我們能夠認識古代的情況,那是根據史書的記載才做到的啊!

這裏,劉勰提出了一個看來很簡單其實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即曆史一旦成為過去,而且經過了久遠的年代,人們怎麽去了解它、認識它呢?這就要依據曆代史籍的記載。簡單說來,史籍是人們認識過往曆史的途徑。這當然要有文字和書寫工具的發明,而尤其要有史書的產生和發展。否則前人的曆史,絕大部分都將被後人所“遺忘”。一個忘記了自身曆史的社會和民族,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