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學在社會中的位置:外一種(第三卷)

引言

字體:16+-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刻曆史意識的民族。這種深刻的曆史意識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產生了偉大的精神力量,同時也轉化為偉大的物質力量。直到今天,我們仍然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它的現實的生命力。這是中國曆史文化的特點之一,也是它的優點之一。

在遠古時代,先民的曆史意識通過傳說反映出來。在文明時代,人們的曆史意識的發展,蘊含在史學發展中。史學對於人們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這是根本的一條。古人所謂“居今識古,其載籍乎”[1],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通過史學,人們可以認識過去,審視現實,觀察未來。作為在時間和空間中存在的曆史運動,過去,現實,未來,是一線貫穿下來的。史學作為人們對它的認識和記載,通過世世代代的積累和發展,也是一線貫穿下來的。曆史運動決定著史學活動,史學活動反映著曆史運動。如果沒有史學活動的存在和發展,那麽人們對於曆史的認識將是難以想象的事情;人們對於自己賴以生存的社會從何處來、向何處去,也將是茫然的;人們對於自己的曆史責任、社會責任、人生價值,也就難以得到正確的說明和自覺而積極的實踐。唯其如此,史學“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的思想傳統,確乎是今天我們應當繼承、發揚的。

中國史書,源遠流長,積累豐富,為世界各國所罕見。7世紀成書的《隋書·經籍誌》,以經、史、子、集四部著錄曆代典籍。其中,史部書分為13類:正史、古史、雜史、霸史、起居注、舊事、職官、儀注、刑法、雜傳、地理、譜係、簿錄。18世紀成書的《四庫全書總目》亦以四部著錄群書,其史部則變化、增益為15類: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不論是《隋書》還是《四庫全書》,在經、子、集各部中,也還有為數不少的史書或與史書有關的書著錄在案。過去,人們常用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來形容史籍的豐富,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