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對中國史學優良傳統的逐步認識
近年來,我有一個越來越突出的感受,就是有些曆史工作者,由於不了解中國史學,所以在講到中國史學的時候,常常跟實際情況相差很遠。比如,過去經常有人講,中國史學動輒言必稱三代,今不如古,所謂“二十四史”是帝王將相的家譜,等等。這些話,從今天看來都不妥當,也不正確,而且也早就受到了批評。如果一個史學工作者以外的人來講這些話,尚情有可原;但對一個史學工作者來說,這就不合適了。這種情況說明,有些人包括部分史學工作者,還不了解史學史這門學科的性質和它的重要性。
史學史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反思的學科。它是我們進行曆史研究的基礎。了解史學史,是一個曆史工作者應有的基本素養。不了解史學,一旦涉及評價問題,就同我們研究史學史不了解曆史一樣,難免出錯。中國史學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對這樣一個豐富的遺產,我們要高度重視。在中國史學的豐富遺產中,有許多優良傳統。今天來重溫這些優良傳統,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優良傳統對於促進當前的史學工作,對於我們從事這項事業,是有積極意義的。
白壽彝先生說,史學遺產中有“優良傳統和非優良傳統的區別”。[261]我們講的是優良傳統。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東西,並非都是好的,它有過時的,有落後的,有的在今天看來甚至是錯誤的。這些我們都要清楚,不能說好就都好,說不好就全不好。我們對中國史學傳統裏麵的優秀部分,要特別加以研究、繼承和發揚;對不好的傳統,我們也要了解,要能夠說明它,要引以為鑒,但它不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要繼承優秀的東西,作為我們今天的學術養料,這是研究史學史的基本宗旨。優良的史學傳統,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史學的一部分,是史學遺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