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無限的問題是貫穿帕斯卡爾思想的一個核心原則。前述帕斯卡爾認為人是充滿錯誤的主體,以及人在道德方麵的不幸和境況的悲慘都是以無限為準繩來衡量的,人的偉大也就在於他是唯一為無限而造的生命,是能夠追求無限的;而他對人的出路的討論實際上也就是由人麵對無限的虛無感、恐懼感所推動的,正是這種虛無和恐懼的感覺促使人尋找上帝,尋找家園。
追求永恒、無限、徹底、絕對、不變、常住、大全、至善是推動人研究哲學的一個重要動機。正如羅素所說:“追求一種永恒的東西乃是引人研究哲學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它無疑是出自熱愛家鄉與躲避危險的願望;因而我們便發現生命麵臨著災難的人,這種追求也就來得最強烈。宗教是從上帝與不朽這兩種形式裏麵去追求永恒。上帝是沒有變化的,也沒有任何轉變的陰影;死後的生命是永恒不變的。”[1]在西方哲學史上,追求永恒和無限的第一個突出代表可能要算巴門尼德,是他首創了一種形而上的論證形式,提出“存在不生不滅,它是整體、唯一和不動”的命題。在後來的柏拉圖、普羅提諾、奧古斯丁、休謨、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身上,也都鮮明地表現出那種力求徹底和無限的精神,雖然他們追求的目標和方式各有不同。
帕斯卡爾對人麵臨無限時體驗到的自己存在的渺小性、偶然性、荒誕性和恐懼感有過一段絕妙的,甚至可以說是經典的描述,他是作為一個批評的標本而舉出這種體驗的,但實際上也反映了他自己所曾經曆過的階段,正如他在另一處寫到的:“這些無限空間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懼。”[2]下麵就是這段著名的描述:
我不知道是誰把我安置到世界上來的,也不知道世界是什麽,我自己又是什麽?我對一切事物都處於一種可怕的愚昧無知之中。我不知道我的身體是什麽,我的感官是什麽,我的靈魂是什麽,以致我自己的那一部分是什麽——那一部分在思想著我說的話,它對一切,也對它自身進行思考,而它對自身之不了解一點也不亞於對其他事物。我看到整個宇宙的可怖的空間包圍了我,我發現自己被附著在那個廣漠無垠的領域的一角,而我又不知道我何以被安置在這一點而不是在另一點,也不知道何以使我得以生存的這一小點時間要把我固定在這一點上,而不是在先我而往的全部永恒與繼我而來的全部永恒的另一點上。我看見的隻是各個方麵的無窮,它把我包圍得像個原子,又像個僅僅曇花一現就一去不返的影子。我所明了的全部,就是我很快就會死亡,然而我最無知的又正是這種我所無法逃避的死亡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