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曾在漫長的時間裏在西方社會生活中占據支配的地位,上帝的觀念已深深地滲透到西方人的心靈之中,上帝成為社會道德與價值觀念的基石。而這塊基石在近代以來的動搖和滾落,不免使人們感到深深的焦慮、惶恐和不安。上帝存在與否,人與上帝的關係問題,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由於前兩個世紀西方人對自身的存在還滿懷信心,因而在對上帝的衝擊中並無悲觀主義的彌漫,反倒洋溢著一種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樂觀、自信的精神。而20世紀以來,在懷疑上帝存在的同時,更發生了失去上帝的人對道德、理性、精神、幸福的全麵存在的疑問,上帝或者說終極根基的問題也就顯得愈加緊迫和重大。
為了捍衛自己心中的上帝,帕斯卡爾同時在好幾條戰線上作戰,他既反對那些不夠虔信的理性主義者,反對那些“對科學穿鑿過分”的人,如笛卡兒等人;又反對那些“背離虔敬”的懷疑主義者、自由主義者、人文主義者,如蒙田等人;他也批評信奉古代斯多亞派哲學的人們。而除了試圖反對和說服上述屬於學者、文人、哲學家、思想家一類的少數人之外,他也試圖反對和說服那些自得其樂地生活,而沒有真正去追求永生和上帝的大多數普通人,包括反對那些在他看來隻是表麵上持有信仰的、樂觀、愚蠢和固執的天主教徒和耶穌會教士。不過,他的說服重點卻是放在少數而非多數,他主要是對那些潛心思考的人們說話。
帕斯卡爾抨擊笛卡兒主要在於他認為笛卡兒撇開了上帝而專注於科學,沒有使上帝與人發生關係,而且使上帝在宇宙和自然中也隻是起一個“第一推動力”的作用,此後就沒他的事了。帕斯卡爾說:“我不能原諒笛卡兒,他在其他部分的哲學中都想能撇開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來輕輕碰一下,以便使世界運動起來,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著上帝了。”[1]